太 原 道 >> 晋阳书屋 ∣ 本站导航 ∣ 更新记录 ∣ 版主介绍 ∣ 制作手记 ∣ 给我留言 ∣ 给我写信 ∣ 加入收藏

太原道:http://www.tydao.com

山西旅游    山西民俗    山西民歌    山西名人    晋商文化    晋阳书屋    山西文史    太原文史    太原沧桑    大同烟云    文化论坛
相逢江上客 有泪湿青衫——顾炎武与傅山的唱和诗赏析

  傅山于康熙元年定居太原松庄后,顾炎武曾四次来访,二人诗文赠答,因志同道合,结成莫逆之交。这些唱和诗,记录下了二人之间难得的情谊,也记录了他们的亡国之痛。让我们来欣赏其中已经确认的两首佳作。

    一、相逢江上客 有泪湿青衫

    傅、顾二人首次相见,在康熙二年(1663年)。丁宝铨的《傅青主年谱》记载:“(康熙)二年癸卯,57岁,昆山顾宁人访先生于松庄,赠五律一章,先生依韵答之。”二人初次会面,相处甚欢,赋诗酬唱。顾炎武在《赠傅处士山》中写道:

    为问明王梦,何时到傅岩?

    临风吹短笛,劚雪荷长镵。

    老去肱频折,愁深口自缄。

    相逢江上客,有泪湿青衫。

    此诗题中称傅山为“傅处士”,蕴含着深意。处士,是指有才德而隐居不仕的高尚之士。

    这首五言律诗首联“为问明王梦,何时到傅岩?”傅岩,古代的地名。傅说为殷高宗武丁时的贤相,相传在商代做奴隶时,在此地遇到明君。见于《史记·商本纪》:“武丁继位,思复兴殷,而未得其佐.三年不言政事,决于家宰,以观国风.武丁夜梦得圣人,名曰说。以梦所见视群臣百吏,皆非也。于是乃使百工营求之野,得说于傅岩中,是时说为管靡筑于傅险,见于武丁曰:‘是也’。得而与之语,果圣人,举以为相,殷国大治。”以傅说来比喻傅山,以同姓的著名先贤为典故,来表达对对方的赞赏和仰慕。顾炎武使用这一典故,十分贴切地赞喻傅山堪为治世贤才,可惜生不逢时,所以顾炎武感慨:“为问明王梦,何时到傅岩?”傅岩遗址在今山西平陆县圣人涧,是傅说做奴隶时版筑处,这里现在还立有石碑一块,上书“傅岩”二字。傅山作《傅史》也是从傅说写起,认为傅说即自己的祖先。明遗民申涵光康熙二年到太原访傅山,还为傅山购买了一处房院(见《傅青主年谱》),原址在今太原市傅家巷,巷口有“版筑故居”的匾额,也是用傅岩的典故来比喻傅山的才干。

    “临风吹短笛,劚雪荷长”,颈联这两句的意境比较低沉。傅山这样的英雄人物也只能一边过着荷铲掘雪的清贫日子,一边临风吹笛抒发心志了。“吹笛”是古诗中常见的意象,借吹笛以抒发心志。

    颔联写道“老去肱频折,愁深口自缄”。“三折肱而成良医”,这个典故不仅赞赏傅山医术高明,也道出其医术得之非常。“三折肱而成良医”与“久病成良医”意思相同。傅山精通女科,与其妻子张氏早亡有关,壮年丧妻,只留下一个幼子,傅山后来终生未再续娶。作为好友,顾炎武深深理解傅山,认为他是“愁深口自缄”。是啊,国仇家恨,一生困苦,壮年丧妻,中年亡国,晚年又痛失爱子,艰难苦恨,潦倒穷愁,然而知音甚少,文网日密,实在是无人述说,只能保持沉默,“三缄其口”了。

    尾联“相逢江上客,有泪湿青衫”,用白居易《琵琶行》的诗意:“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暗含了顾炎武与傅山志同道合、惺惺相惜之意。

    得到顾炎武赠诗,傅山也立即赋诗答谢,他的诗题为《顾子宁人赠诗,随复报之如韵》:

    好音无一字,文彩会贲岩。

    正选高松座,谁能小草镵。

    天涯之子遇,真气吾不缄。

    秘读朝陵记,臣躬汗浃衫。

    首联的“好音无一字”指好消息一个字都没有,空有志向只能“文彩会贲岩”,以诗文聚会。“却把万字平戎策,换取东家种树书”,寓意和辛弃疾的词意相似。接着颈联说:“正选高松座,谁能小草。”松为高洁之象征,高松意寓高士,小草暗含“青”的意思,代指清王朝。颔联承接顾炎武赠诗的语意:“天涯之子遇,真气吾不缄”,回应顾诗的“愁深口自缄”,感叹愁苦一生却无端说起。傅山却十分朗健地表示:虽是天涯沦落,能与君相聚此地,在真正的知己面前,我终于可以畅所欲言,不必隐藏心迹。接着尾联说:“秘读朝陵记,臣躬汗浃衫。”《朝陵记》是顾炎武的作品,他在一年前秘密拜谒昌平明十三陵和南京明孝陵后所作。当时文网甚密,顾炎武遭遇奸人陷害,数次遇险危及性命,这次带《朝陵记》给友人传阅,足以体现他对傅山的信任。

    二、春来洞口见桃花 倘许相随拾芝草

    寄问傅处士土堂山中(顾炎武)

    向平尝读《易》,亦复爱名山。

    早跨青牛出,昏骑白鹿还。

    太行之西一遗老,楚国两龚秦四皓。

    春来洞口见桃花,倘许相随拾芝草。

    根据《亭林诗集》卷五,这首诗作于康熙十三年(1674),题作《寄问傅处士土堂山中》。土堂山在今太原市西北,前临汾水。傅山寓居松庄之前住在土堂,侨居松庄后数年又迁回土堂,此时正在土堂居住。

    “向平尝读《易》,亦复爱名山”。《后汉佑·逸民传》载:“向长,字子平,河内朝歌人,隐居不仕……读《易》至《损》、《益》卦,喟然叹曰:‘吾已知富不如贫,贵不如贱,但未知死何如生耳。’建武中,男女娶嫁既毕,敕断家事勿相关,当如我死也。于是遂肆意,与同好北海禽庆俱游五岳名山,竟不知所终。”这里取读《易》悟道“富不如贫,贵不如贱”、“游五岳以终”之意。

    “早跨青牛出,昏骑白鹿还”,道家认为青牛为仙人所骑。奉老子为始祖,老子出关时乘青牛车。白鹿也是为仙人或隐居的得道高人所骑。

    “太行山之西一遗老,楚国两龚秦四皓。”遗老,即傅山,他家居于为太行之西。楚国两龚,指的是汉代楚人龚舍、龚胜,二人相友善,隐而不仕,同以名节著于当世。

    “春来洞口见桃花,倘许相随拾芝草”,取陶渊明的《桃花源记》文意,表达自己向往“不知有汉,无论魏晋”世外桃源的生活。秦末东园公、角里先生、绮里寄、夏黄公四人隐地为商山(今陕西商县东南),故称为商山四皓,因其为秦遗民,故这里说秦四皓。商山四皓曾作《采芝操》曰:“莫莫高山,深谷邃远,晔晔紫芝,可以疗饥。唐虞世远,吾将何归?驯马高盖,其忧甚大里,富贵之畏人兮,不若贫贱之肆志。”(《古谚谣》)

    全诗着力描写隐居生活:读《易》自娱,“潜隐于家”,游五岳名山,竞不知所终,这种生活成为他平生的一大志愿。期盼道家仙长“早跨青牛”而出,隐居高士“昏骑白鹿”而还,“桃源洞口看桃花,青山深处觅仙草”,与老友相约一起去用这种神仙般的生活来度过晚年。这首诗用语看起来更为平和浅近,除了闭门读书,不问世事,乘青牛,跨白鹿,采芝草之外,似乎别无心愿,时局险恶,文网密布,而大业难有作为,生于末世,不能速死,唯有求取得道飞化、羽化登仙一途了,故而诗人对老友说,倘若你同意,咱们相随一块去世外隐居吧,桃花源里拾芝草,是你我二人的最好归途了。这首诗前五言后七言,后一首用古风形式,不仅字数没严格的限制,韵律也没有规范,读起来像歌谣。从中也可以看出顾炎武此时心态:历尽坎坷,逐渐趋向平淡。然而,他仍然惦记着傅山这个老朋友,承认“萧然物外,自得天机,吾不如傅青主。”康熙二十一年(1682),相约傅山一起去乘白鹿拾芝草之后数年,他就去世了,两年后,傅山也赴他之约而去了。 

本文来源:《太原日报》20070809;本文作者:龚明义

太原道制作 http://www.tydao.com ( 2007-08-10 )

太 原 道 >> 晋阳书屋 >> 纪念傅山诞辰四百周年专辑

Google
 

太原道 >> 晋阳书屋 

国际域名:http://www.tydao.com    

山西旅游    山西民俗    山西民歌    山西名人    晋商文化    晋阳书屋    山西文史    太原文史    太原沧桑    大同烟云    文化论坛

太 原 道 >> 晋阳书屋 ∣ 本站导航 ∣ 更新记录 ∣ 版主介绍 ∣ 制作手记 ∣ 给我留言 ∣ 给我写信 ∣ 加入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