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 原 道 >> 晋阳书屋 ∣ 本站导航 ∣ 更新记录 ∣ 版主介绍 ∣ 制作手记 ∣ 给我留言 ∣ 给我写信 ∣ 加入收藏

太原道:http://www.tydao.com

山西旅游    山西民俗    山西民歌    山西名人    晋商文化    晋阳书屋    山西文史    太原文史    太原沧桑    大同烟云    文化论坛

走进傅山的世界

——美国波士顿大学艺术史系教授白谦慎访谈录

  几个月来,因为做“纪念傅山诞辰400周年”的专题报道,我们熟读了《傅山的世界》。这是一本关于艺术史的专业论著,但是,它独特的研究角度、叙述方式及语言风格使它不同于一般的论著,使人读来视野开阔,饶有趣味。难怪在学术界以及普通读者中都获得极高的评价,难怪有很多人向我们推荐此书。

    中央美院教授如此评价说:“《傅山的世界》中,作者展现了叠合在一起的两个世界:一个是傅山个人的世界,一个是政治、思想、学术、艺术发生变革的外部世界……该书对傅山书法的研究不仅是对17世纪书法的探讨,并且涵盖了相当广泛的社会文化现象和问题。

    翻译家、艺术史学者缪哲这样说:“从作者开于傅山书法上的这一扇窗望去,我们不仅能清晰地看到明清之际书法演变的全景,也看到了晚明社会与文化之景观的重要一角。”

    这本书的作者是美国波士顿大学艺术史系教授白谦慎。近日,本报记者就一些感兴趣的问题采访了白谦慎教授。

    傅山是17世纪的代表人物

    记者:您写的《傅山的世界》一书是以傅山为例,研究17世纪中国的政治社会与文化嬗变的。那么,将傅山置于广阔的历史背景中,您是怎样评价他的?他的历史地位、价值何在?

    白谦慎:傅山非常敏感,又很有才气,人生的经历又特别丰富,所以他的学术、艺术、人生很好地反映了他的时代,是那个时代的一个代表人物。把他作为一个个案来研究,能帮助我们理解那个时代及那个时代的学术和艺术。

《傅山的世界》背后的故事

    记者:您是怎样开始研究傅山的?您为什么选定了傅山作为自己的研究方向?

    白谦慎:1990年,我被耶鲁大学艺术史系录取为博士生。最初选择傅山为研究课题,是因为1991年由业师班宗华教授和王方宇先生联合策划的八大山人书画展在耶鲁大学美术馆举行,当时开了一个八大山人国际学术研讨会,我在导师的鼓励下,以八大山人的书法为题在会上发表演讲。当时谈了清初金石学的复兴对八大山人晚年书风的影响,发现这在清初是一个总体的风气,傅山在其中比较活跃,就这样我开始注意傅山。1996年,我以傅山为题写了博士论文,2003年又改成了英文的书,2005年,台湾先出版了中文精装本,2006年祖国大陆又出版了简体字本。选择傅山,是因为我认为他和与碑学兴起相关的一系列事件有关,可以从他的生平经历、艺术实践来看17世纪书法的嬗变。

    记者:您在研究傅山的过程中,有一些什么样的感受?您遇到哪些困难呢?白谦慎:为了研究,我曾四次到太原,除了收集资料外,主要是为了对傅山生活的环境有个比较真实的了解。傅山居住的西村、松庄、土堂村,他经常去的崛 山围山、双塔寺等都去过。

    在山西,我还得到了山西学者的支持。我曾请教林鹏先生、李德仁先生,还经常和姚国瑾先生讨论傅山研究。而就在我决定以傅山为题作博士论文时,山西学者整理的《傅山全书》出版了,傅山的资料大部分包括在其中。此外,我还利用自己的便利条件,在港台海外收集了许多极为珍贵的傅山的资料(如傅山写给魏一鳌的十八通信札)。应该说,在收集资料方面我是极为幸运的—— 如果没有山西学者的基础工作,我的研究工作是不可能深入下去的;如果没有海外的一些资料,山西存藏的一些资料也会成为无头案,我有机会看到两方面的资料。而我又有幸得到著名的明清艺术史学者汪世清先生的指导和帮助。所以,我的感受是,学术的进步和成绩固然和个人努力有关,但它也是一种集体努力的结果。至于说困难,我觉得有些博物馆还不够开放,一些资料没有好好整理,也不愿意让别人研究。

    有关傅山的收藏和研究

    记者:您能介绍一下祖国内地以外的傅山收藏和研究吗?

    白谦慎:我7月底将到太原参加纪念傅山先生的国际学术讨论会,在会上就要讲到这个问题。以收藏而论,我国香港、台湾地区和日本的收藏比较好。香港叶承耀医生收藏了傅山写给他的至交魏一鳌的18封信,是研究傅山在清初生活的极为重要的文献,《傅山全书补编》已经收录。在我国台湾,何国庆先生收藏了一件傅山抄写《庄子》的杂书卷,很重要。陈启德先生收藏了傅山去世前的最后一件作品《哭子诗》卷。台北故宫藏有傅山的《傅史》手稿。日本收藏傅山的重要作品很多,如“傅山跋燕文贵”的山水卷等,还有不少我们还不太知道的东西。在美国,最重要的作品是纽约路思客先生藏的傅山写给魏一鳌的十二条屏,还有范毅禹律师前几年从欧洲买到的傅山题梁檀的画册。傅山一生留下的作品很多,应该还有不少没有被发现。

    说到研究,我想主要还是台湾和日本。我国台湾从上世纪90年代以来有过几篇硕士论文,写得不错。日本出过两本研究傅山的书。这次傅山的国际讨论会,日本的河内利治先生将参加。据我所知,河内先生的发言就是介绍最近十多年来日本的傅山研究。在美国就是我在研究。总的来说,在国外研究傅山的人不是很多,学术研究本来就是如此。今后的傅山研究,也主要依靠国内的学者。

    山西人更要研究傅山

    记者:据说,您因为研究傅山而和台湾学者方闻先生有过联系,您能否讲一讲他对您的研究有什么影响?

    白谦慎:我开始研究傅山时,发现台湾有些人士收藏了一些很重要的傅山作品。又发现他们是1949年前迁往台湾的山西人。他们热爱和怀念故土,收藏乡贤傅山先生的墨迹,以此寄托他们的乡思。五台的方闻先生在上世纪30年代的时候就开始整理傅山文献了,后来又编了 《傅青主先生大传》,对傅山研究贡献很大。在台湾的山西人办了一本刊物,叫《山西文献》,开本很小,发表一些关于山西的文章。美国一些大的中文图书馆能见到这本刊物。我就根据上面的地址,给原来编这本刊物的一位郭先生写了信,打听方闻先生的情况。郭先生回了信。就这样,我和方闻先生联系上了。那是上世纪90年代,方先生当时住在美国加州。我给他去了信,问他手头是否还有傅山的资料。方先生年纪已经很大了,还是给我回信,信中问我是不是山西人,可见老先生是多么希望山西的晚辈能够好好地研究傅山。虽说我不是山西人,但方先生对故乡的情感让我十分感动。方先生那时手中已经没有什么傅山的墨迹,但他寄给我一本他收集的傅山书法的复印集子。虽说里面的资料我基本都看过了,但这本集子我一直保存着,这是老先生的寄托,寄给我了,就是希望我能把傅山研究做好。以后我没有和方先生再联系过,他若健在的话,现在也要有100岁左右了吧。那位郭先生我后来也没有再联系。

    这些年来,我在各种场合都提到过整理乡邦文献的问题。我觉得各地都应该好好地整理地方的历史文献,研究地方文化。我是在天津出生、上海长大的福建籍人,我有时还是会回老家福建安溪去看看,看看父母长大的地方,看看这个著名茶乡的发展,这个根的感觉很重要。台湾的首富郭台铭先生是在台湾长大的,他不是也常关心山西的发展吗?我想我和方闻先生的接触时间虽然很短,但是他热爱故土、关心乡邦文化的情怀很让我感动。他过去所做的事,也就是我现在在全国各地演讲时经常提倡的事。

    记者:今年,太原市隆重纪念傅山诞辰400周年,您觉得这项活动意义何在?

    白谦慎:这是一件很值得做的事。除了纪念这位杰出的文化人士外,另外一个重要的意义就是可以促进人们对傅山的了解和研究。目前专门研究傅山的人并不多。通过这次纪念活动,希望能激发一些年轻学者对傅山研究的兴趣。太原、山西是傅山的故乡,很希望在今后能见到傅山的故乡有更多的年轻人研究傅山,把傅山研究推向新的高度。

相关链接

    白谦慎,1978年考入北京大学国际政治系,1982年毕业后留校任教。1985年考入本校研究生院,一年后赴美国罗格斯大学攻读比较政治博士学位,1990年在获硕士学位和修完比较政治博士课程后,转学至耶鲁大学攻读艺术史,1996年获博士。19992000年为盖梯基金会博士后。19951997任教于西密执安大学艺术系。1997年至今任波士顿大学艺术史系中国艺术史教授,2004年获终身教授职位。

    主要中英文著作有《傅山的世界:十七世纪中国书法的嬗变》、《天倪—— 王方宇、沈慧藏八大山人书画》、《傅山的交往和应酬—— 艺术社会史的一项个案研究》、《与古为徒和娟娟发屋—— 关于书法经典问题的思考》等。《傅山的世界》中文繁体字精装本2005年由台北石头出版社出版,简体字版2006年由三联书店出版。

    1990年以后用中英文发表多篇关于中国书法、绘画、印章的论文,其中有些被译成日文、韩文。和华人德合编《兰亭论集》(苏州大学出版社,2000年)获首届“兰亭奖”编辑奖(2002年)。2004年,因研究成就和潜力,在美获声誉很高的古根汉研究奖金。2005年初,因《与古为徒和娟娟发屋》一书“立论的时代性和反思的深刻性”而被《书法》杂志评为2004年中国书法界“十大年度人物”之一。

    白谦慎自少年时起即喜临池。1982年获全国大学生书法竞赛一等奖。1986年任全国第二届中青年书法展评审委员。现为沧浪书社社员。 

本文来源:《太原晚报》20070724;本文作者:翟丽芳

太原道制作 http://www.tydao.com ( 2007-07-23 )

太 原 道 >> 晋阳书屋 >> 纪念傅山诞辰四百周年专辑

Google
 

太原道 >> 晋阳书屋 

国际域名:http://www.tydao.com    

山西旅游    山西民俗    山西民歌    山西名人    晋商文化    晋阳书屋    山西文史    太原文史    太原沧桑    大同烟云    文化论坛

太 原 道 >> 晋阳书屋 ∣ 本站导航 ∣ 更新记录 ∣ 版主介绍 ∣ 制作手记 ∣ 给我留言 ∣ 给我写信 ∣ 加入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