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 原 道 >> 晋阳书屋 ∣ 本站导航 ∣ 更新记录 ∣ 版主介绍 ∣ 制作手记 ∣ 给我留言 ∣ 给我写信 ∣ 加入收藏

太原道:http://www.tydao.com

山西旅游    山西民俗    山西民歌    山西名人    晋商文化    晋阳书屋    山西文史    太原文史    太原沧桑    大同烟云    文化论坛
魂归西山

    傅山一生,命运多舛:青年时,妻子夭逝,不复再娶;中年后,国破家亡,矢志反清复明;到晚年,复国无望,壮志未酬。74岁的时候,他拖着疲惫的身心回到故里西村,平静地读书、写作。然而,他的痛苦并未到此而终结。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二月,他57岁的儿子傅眉卧病一年以后,先老父而辞世。年近八旬的傅山老泪纵横,写下14首《哭子诗》,其中写道:“父哭子常事,奈兹八十身”,“老骨本待尔,尔乃不及收”。老年丧子的悲痛,又一次撕裂着他那千疮百孔的心。四个月后,一代文宗满怀着国仇家恨与悲伤遗憾,溘然长逝。

    太原地区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傅山临终前嘱咐家人,在他出殡的时候,要用草绳捆着棺椁往外抬,还说:“草绳断处即入土,傅家辈辈出青主。”他死后,家人便照着他的话做了。可是,抬灵的人没走几步,草绳便断了,而且正好断在大门道里。哪有大门道里葬埋死人的道理?于是,人们再把棺材捆扎实些,接着往外走。谁料,草绳第二次断在一条河里。河床里怎么能作坟墓呢?人们抬起棺材继续向前走。最后走到了哪里?不知道。傅山究竟葬于何处?也没人说得清。

    崇祯十四年(1641年),傅山将他父亲傅之谟的坟茔,从太原东山的洪子峪迁到西山的马头水。这段时日里,他还在崛 山亲手构筑了自己的书斋青羊庵。后来他写过一首五律诗《青羊庵》:“毕竟吾庵好,三年忙一来。七松盟旧矣,二友快相随。吾骨何方葬?吾魂犹当归。先人茔已近,死后得依依。”在清道光二十三年编印的《阳曲县志》中,有如此记载:“国朝征君傅山墓在西山”。据马头水村的一位张姓老人讲述:傅山墓就在他家的责任田中!多少年来,本地人祖祖辈辈口口相传,傅山墓“头枕琵琶脑,脚蹬马鞍桥,身卧寺家脚。”

    在这位老人指证的地方,峰峦起伏,沟壑纵横,一座坟茔坐落在一个状如阴阳八卦图的高岗上,它背后的山梁,酷似一把巨大的琵琶;它的对面,一径小路隔开东西两条沟谷,沟谷之间的过道形如马鞍;而在它的东北方,正是千年古刹多福寺。傅山的诗作,史料的记载,加上老人的讲述,足以说明这里便是傅山的魂归之地。白云悠悠,芥草萋萋。在这沉寂的大山里,傅山已静静地躺了300余年。

    傅山与清廷针锋相对,势不两立:康熙封赐中书舍人,他拒不领受;写字作画,不署清朝年号……他自知身处险厄,所以在写给朋友的诸多信札中,结尾处都写着“慎”、“不宣”、“览竟即火之无留”等字样。故尔,他的葬身之地便也格外隐秘,鲜为人知。

    在松庄、在晋祠、在土堂,傅山会见过顾炎武、阎若璩、戴枫仲、阎尔梅、申涵光、李因笃等文人墨客、同道志士;而在崛 山,他却很少与人会面。他需要一个静谧的地方,活着的时候能调息自己疲惫的身心,死后能够安然长眠。

    琵琶脑,马鞍桥。傅山何以要选择这样的地形作为自己长眠之地?也许,他想在另外一个世界里,让激越的琵琶名曲《十面埋伏》时时萦绕耳际,激励他跨马挥剑,驰骋沙场,以完未竟大业,以慰未酬壮志。如此风骨,如此情怀,真令人肃然起敬。

    墓丘的旁边,有一个黑洞直通墓穴,那是盗墓贼所为了。明亡后,傅山散尽家业,从事反清大业。他临死的时候,穷困潦倒,屡遭恶里欺凌,家中自然没有什么金银珠宝、美玉良器。盗墓贼盗走的东西,想也不过一方残砚、两支秃笔、几卷诗书而已。而他的风骨,已凝为肃杀的秋霜,浸染着满山的红叶;他的魂魄,已化为和煦的春风,生发着松柏的新枝;他的精神,也早已散作一缕清气,弥漫于苍茫天地之间。

本文来源:《太原晚报》;本文作者:刘云成

太原道制作 http://www.tydao.com ( 2007-07-19 )

太 原 道 >> 晋阳书屋 >> 纪念傅山诞辰四百周年专辑

Google
 

太原道 >> 晋阳书屋 

国际域名:http://www.tydao.com    

山西旅游    山西民俗    山西民歌    山西名人    晋商文化    晋阳书屋    山西文史    太原文史    太原沧桑    大同烟云    文化论坛

太 原 道 >> 晋阳书屋 ∣ 本站导航 ∣ 更新记录 ∣ 版主介绍 ∣ 制作手记 ∣ 给我留言 ∣ 给我写信 ∣ 加入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