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 原 道 >> 晋阳书屋 ∣ 本站导航 ∣ 更新记录 ∣ 版主介绍 ∣ 制作手记 ∣ 给我留言 ∣ 给我写信 ∣ 加入收藏

太原道:http://www.tydao.com

山西旅游    山西民俗    山西民歌    山西名人    晋商文化    晋阳书屋    山西文史    太原文史    太原沧桑    大同烟云    文化论坛
我来添尔一峰青——傅山在山东

  盛夏时节,我循着傅山先生300多年前的足迹,奔走在齐鲁大地。登上“五岳独尊”的泰山,徘徊在圣人孔子的故乡,面对连绵的山川、古老的庙宇,我总想问一问:你们可曾见到,17世纪一个伟大的人物来过这里?

    山川无言,庙宇寂然。

    自古以来,此地留下了太多辉煌的记忆,处处都留有帝王将相、文人骚客的铭文碑记,他们的光辉已足够耀眼,遮掩了那个匆匆的身影。

    不容怀疑,傅山确实来过这里。康熙十三年,69岁的傅山在15岁的孙子莲苏的陪侍下,远游山东,登泰山,拜孔庙,谒孔林。作为一介布衣、一位出尘高士,他的到来,一定是静悄悄的。但他走后,心里却不太平静。几多感慨、几多省悟,他在多篇诗作里抒发了山东之行带给他心理上的跌宕起伏。

    他的足迹总是与他心灵的轨迹相契合。

泰山极目

    从岱宗坊、中天门、南天门直到岱顶,这是古代君主泰山封禅的路线。

    历史一次次定格这样的画面——浩浩荡荡的队伍,在盘旋陡峭的山路上逶迤而行,漫漫长路一直通向山与天交接的地方。在那里,帝王率众臣子顶礼膜拜,以盛大繁复的礼仪与天对话,与神交流。

    远古时期,人类对自然的依赖和恐惧导致了对自然的崇拜牞对山川的崇拜。虽然,泰山的海拔在国内大山中并不是名列前茅,但因它南侧是一片平原,因而主峰突现,直入云霄,显得特别高。同时,又因为它处于我国东部,在原始宗教信仰中,东方主生,是生命之源,是希望和吉祥的象征。就这样,位于日出之处的泰山成了华夏民族崇拜的对象,这种崇拜后来演变为封禅。

    所谓封禅,“此泰山上筑土为坛以祭天,报天之功,故曰封。此泰山下小山上除地,报地之功,故曰禅。”历代帝王在改朝换代、天下太平以后,都要举行盛大的仪式封禅致祭,刻石纪功。秦始皇、汉武帝、汉光武帝、唐高宗、唐玄宗、宋真宗,一代代帝王都在这里留下了辉煌的印记。

    就这样,泰山成为“五岳独尊”。

    这条封禅之路,也是古时候黎民百姓进山烧香的必经之路。走在这条路上,傅山想到了历代帝王的封禅盛典。他想,这些帝王相信“天人合一”、“天人感应”,于是轰轰烈烈地去大行封禅之礼。而这和他的看法是多么不一样啊。

    在傅山看来,“天”并不是冥冥之中主宰一切的、有意志的“天帝”。“天道”是客观存在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自然规律。只要勤奋地、不断地努力,天道并不是神秘莫测的,而是可以被认识和利用的。一代代帝王如此看重封禅,不过是想借助泰山的神威巩固自己的统治罢了。

    在他的心目中,泰山并不因帝王的封禅而增添神秘的色彩。

    泰山吸引他的,是它作为山的纯粹的自然魅力,“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这是多少读书人向往的境界呵。

    泰山的路并不艰险,但有的地段很陡峭,山路盘旋而上,仿佛总也没有尽头。要登上山顶,确实需要极大的耐力、毅力。但这个69岁的老人毫不退缩。

    走呀,走呀,一步一个台阶,虽然很累,但他咬咬牙,擦擦汗,不停地走着。终于,那段最陡峭、最耗体力的十八盘被甩在身后。终于,他登上了岱顶。头上,有白云在飘荡,俯瞰脚下,众山似乎都在俯首称臣。此情此景,令人豪气顿生。

    他对莲苏说:“当年,孔子一步一步登上泰山之巅,然后才能俯瞰天下。登泰山而小天下,这是一种人生的境界啊。你也应该像他一样,胸怀大志,振奋精神。否则的话,登高望远就没有了意义。”他又指着扎根于悬崖峭壁之上的松树,告诉莲苏,要做泰山顶上的青松,根结万仞,高瞻远瞩。莲苏听话地点点头。

    此时,这个诲人不倦的谆谆长者,是否想到了自己壮年时吟诵的那句诗:“既是为山平不得,我来添尔一峰青”,那般豪气冲天,壮志凌云。无奈,身处乱世,鸿鹄之志无从施展。晚年的他不再抱有故国复兴的政治理想,转而治学,在书画、医学、经史诸方面建树颇高,赢得了“学海”的美誉。当他登上泰山的那一刻,他是否知道,他已经是一座令人仰望的奇峰,他真正是可以从内心“小天下”的。

    但他没有。

    300多年后,走在他走过的路上,我能听到的只是傅山先生在抒发胸臆:“凌云顾八荒,浩气琅天声”。

朝拜圣人

    泰安到曲阜,不过70分钟的车程。

    从长途汽车站出来,往右走几十米,就见一堵高耸的红墙巍然屹立。城门上方,镌刻着四个大字:“万仞宫墙”。没有想到,孔庙的外墙居然如此威严高耸,竟要用“万仞”来形容。

    康熙十三年(公元1674年),登过泰山之后,傅山风尘仆仆地到了孔子的故乡曲阜,矗立在他面前的,同样是这堵万仞宫墙。那时,曲阜城里正是春意融融。孔庙内苍松翠柏默然林立,令人顿生肃穆之情。

    “圣人在哪里?”一进大门,傅山就迫不及待地询问。人们看着这个着朱衣黄冠的道人,眼神里顿时充满惊诧。傅山看出了人们的心思,笑着解释道:不错,我是道人,是尊老子的,但是跟尊孔子并不矛盾呀,孔子也是我的先师呐。

    人们恍然大悟,领着他去朝拜圣人。

    这是一组规模宏大、气势雄伟的古代建筑群。它始建于公元前478年,孔子死后第二年,鲁哀公将其故宅改建为庙。此后历代帝王不断加封孔子,扩建庙宇,形成了庞大的规模。庙内共有九进院落,以南北为中轴,分左、中、右三路,殿、堂、坛、阁分布其间。

    傅山跟着带路的人穿过金声玉振坊、棂星门、圣时门、弘道门、大中门、同文门、奎文阁、十三碑亭、大成门,终于来到了大成殿前。

    大成殿是孔庙的主殿,雄伟,华丽。殿内正中供奉着孔子的塑像,他头戴十二旒冠冕,身穿十二章王服,手捧镇圭,一如古代天子礼制。这显示他死后所受的厚待。

    傅山在圣人像前毕恭毕敬地行礼朝拜。小的时候,傅山就读孔子的书,在学堂念书时,每天都要按父亲的要求向圣人行叩拜大礼。和所有的读书人一样,他的血脉中渗透着儒学的精神。

    但是,他从青年时期起就对儒经八股产生了怀疑。毫无疑问,儒家“克己复礼”、重道德的思想对构建大一统的社会起到重大的作用。但是,自从汉代统治者“独尊儒术”,经学被奉为“正统”,几经演变,在经学的基础上发展为理学,走向了僵化、教条、禁锢人性、驯化民族奴性的途径。理学的泛滥不正是明亡于清的祸根吗?傅山自称“异端”,向理学展开了奋起反击。当然,傅山对理学的批判,并没有采取简单粗暴、全盘否定的态度,他虽然看出后世儒者的不济事,但对儒家的开创者孔子还是很尊重的。他多次强调,安身立命还是要发扬孔子的积极用世的精神,他强调经、子平等,并不是贬低孔子,而是恢复历史的本来面目;他以“异端”自居,主要是厌恶那些以道统自居的理学家,认为他们根本算不上接“孔孟之脉”。在他的心目中,孔子学说和道教文化,以及本土化以后的佛教文化,都是华夏文化的代表。所以,他才要来朝拜孔子。

    在孔子的塑像前,傅山感慨万分。孔子自幼失去父亲,与母亲相依为命。因为他勤奋好学,立志“修身齐家平天下”,因此,到了而立之年,就成了满腹经纶的学问家。他风尘仆仆,周游列国,向各国君王介绍自己“恢复周礼,仁义治国”的政治主张,最终却是曲高和寡,知音难觅。后来,他退居书斋,编《诗经》,写《春秋》,办私塾,他怎么也不会想到,自己死后会受到如此隆重的礼遇。而且,这样的礼遇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两千多年间,多少帝王来祭祀他,彰显他的功绩。

    拜孔庙,傅山更加深切地理解了儒学的源流,同时也向世人表明了自己承接华夏文明、传递中华文脉的决心。

    朝拜圣人之后,傅山带着孙子,浏览了孔庙里的碑刻。这里保存着汉代以来的历代碑刻,有封建皇帝追谥、加封、祭祀孔子和修建孔庙的记录,也有帝王将相、文人学士谒庙的诗文题记。酷爱访碑的傅山徜徉其间,流连忘返。最高兴的是,他见到了西汉五凤二年(公元前56年)所立的《五凤二年刻石》。这块碑因年代久远而剥蚀残损严重,但残碑的古韵有无穷的魅力。那沧桑的字迹勾起了他满腹的怀古情感。恍惚间,他仿佛来到了汉代的都城长安。

    随后,祖孙二人去拜谒了孔林。

    朝拜圣人,傅山完成了他多年的夙愿。

    今天,我沿着傅山先生的足迹也来朝拜圣人。遥想那庄严的叩拜,我捕捉到了傅山心底坚守的儒家情结。

本文来源:《太原晚报》;本文作者:翟丽芳

太原道制作 http://www.tydao.com ( 2007-06-27 )

太 原 道 >> 晋阳书屋 >> 纪念傅山诞辰四百周年专辑

Google
 

太原道 >> 晋阳书屋 

国际域名:http://www.tydao.com    

山西旅游    山西民俗    山西民歌    山西名人    晋商文化    晋阳书屋    山西文史    太原文史    太原沧桑    大同烟云    文化论坛

太 原 道 >> 晋阳书屋 ∣ 本站导航 ∣ 更新记录 ∣ 版主介绍 ∣ 制作手记 ∣ 给我留言 ∣ 给我写信 ∣ 加入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