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 原 道 >> 晋阳书屋 ∣ 本站导航 ∣ 更新记录 ∣ 版主介绍 ∣ 制作手记 ∣ 给我留言 ∣ 给我写信 ∣ 加入收藏

太原道:http://www.tydao.com

山西旅游    山西民俗    山西民歌    山西名人    晋商文化    晋阳书屋    山西文史    太原文史    太原沧桑    大同烟云    文化论坛
傅山论书语

  作字示儿孙
  作字先作人,人奇字自古。纲常叛周孔,笔墨不可补。诚悬有至论,笔力不专主。一臂加五指,乾卦六爻睹。谁为用九者,心与孥是取。永兴逆羲文,不易柳公语。未习鲁公书,先观鲁公诂。平原气在中,毛颖足吞虏。
  贫道二十岁左右,于先世所传晋唐楷书法,无所不临,而不能略肖,偶得赵子昂、董香光墨迹,爱其圆转流丽,遂临之,不数过而遂欲乱真。此无他,即如人学正人君子,只觉觚凌难近,降而与匪人游,神情不觉其日亲日密,而无尔我者然也。行大薄其为人,痛恶其书,浅俗如徐偃王之无骨。始复宗先人四、五世所学之鲁公,而苦为之。然腕难矣,不能劲瘦挺拗如先人矣。比之匪人,不亦伤乎。不知董太史何见,而遂称孟頫为五百年中所无。贫道乃今大解,乃今大不解。写此诗仍用赵态,令儿孙辈知之勿复犯。此是作人一著。然又须知赵却是用心于王右军者,只缘学问不正,遂流软美一途。心手不可欺也如此。危哉!危哉!尔辈慎之。毫厘千里,何莫非然。宁拙毋巧,宁丑毋媚,宁支离毋轻滑,宁真率毋安排,足以回临池既倒之狂澜矣。

  题自临兰亭后
  向见邢太仆家所抚定武兰亭,一味整齐标致,较今诸所引行兰亭颇悬都鄙,比之唐临绢本则不无安勉之别矣。及见胡世安所得秘府十六种第一卷,及褚河南临本,于今野本天渊绝也。始想书评龙跳虎卧之语,非无端造此景响虚誉,今人抹索不得也。褚临本已尔,不知右军真迹复当奈何。吾悬拟龙跳似之,尚恐虎卧不尽其变。

  跋孔宙碑
  缓案、急挑、长波、郁拂八字,颇尽隶书之微,若翘首、扬尾、直剌、邪制,又专指八分玺法,直邪全似用刀矣,而劲笔亦尔。

  散论
  作小楷,须用大力,柱笔著纸,如以千金(斤)铁杖柱地。若谓小字无须重力,可以飘忽点缀而就,便于此技说梦。写黄庭经数千过,了用圆锋,笔香象力,竭诚运腕,肩背供筋骨之输,久久从右天柱涌起,然后可语奇正之变。

  小楷走波不难,而勒落尤难,刻亦难之,此法书者,勒者,皆等闲置去。

  写字只在不放肆,一笔一画,平平稳稳,结构得去,有甚行不得。静光好书法,收此武拔甫数纸,皆是兢业谨慎时作,惜乎死矣。静光颇学此笔法,而青于兰矣。

  写字无奇巧,只有正拙。正极奇生,归于大巧若拙已矣。不信时,但于落笔时先萌一意,我要使此字为如何一势,及成字后与意之结构全乖,亦可以知此中天倪造作不得矣。手熟为能,迩言道破。王铎四十年前字极力造作,四十年后无意合拍,遂能大家。

  晋自晋,六朝自六朝,唐自唐,宋自宋,元自元,好好笔法近来被一家写坏,晋不晋,六朝不六朝,唐不唐,宋元不宋元,尚焕焕姝姝自以为集大成,有眼者一见,便窥见室家之好。
  唐林曰:此为董文敏说法。

  予极不喜赵子昂,薄其人遂恶其书。近细视之,亦未可厚非,熟媚绰约,自是贱态,润秀圆转,尚属正脉。盖自兰亭内稍变而至此,与时高下,亦由气运,不独文章然也。

  吾极知书法佳境,第始欲如此而不得如此者,心手纸笔主客互有乖左之故也。期于如此而能如此者,工也。不期如此而能如此者,天也。一行有一行之天,一字有一字之天。神至而笔至,天也,笔不至而神至,天也。至与不至,莫非天也。吾复何言,盖难言之。

  楷书不自篆隶八分来,即奴态不足观。此意老索即得,看急就大了然。所谓篆隶八分,不但形相,全在运笔转折活泼处论之。俗字全用人力摆列,而天机自然之妙竟以安顿失之。按他古篆隶落笔,浑不知如何布置,若大散乱而终不能代为整理也。写字不到变化处不见妙,然变化亦何可易到。不自正入,不能变出。但能正入,自无婢贱野俗之气。然笔不熟不灵,而又忌亵,熟则近于亵矣。志正体直,书法通于射也。元阳之射而钟老竟不知,这不亵之道也,不可不知。

  吾八九岁即临元常,不似。少长,如黄庭、曹娥、乐毅论、东方赞、十三行洛神,下及破邪,无所不临,而无一近似者。最后写鲁公家庙,略得其支离。又朔而临争座,颇欲似之,又进而临兰亭,虽不得其神情,渐欲知此技之大概矣。老来不能作小楷,然于黄庭,曰厉其微,裁欲下笔,又复千里。

  字与文不同者,字一笔不似古人即不成字,文若为古人作印板,当得谓之文耶?此中机变不可胜道,最难与俗士言。

  字亦何与人事,政复恐其带奴俗气,若得无奴俗习,乃可与论风期日上耳,不惟字。

  楷书不知篆隶之变,任写到妙境,终是俗格。钟王之不可测处,全得自阿堵。老夫实实看破地,工夫不能纯至耳,故不能得心应手。若其偶合,亦有不减古人之分厘处。及其篆隶得意,真足吁骇,觉古籀真行草隶,本无差别。

  真行无过兰亭,再下则圣教序。两者皆无善本。若必求善本而后临池,此道不几乎息耶?近来学书家多从事圣教,然皆婢作夫人。圣教比之兰亭,已是辕下之驹,而况屋下架屋重儓之奴?赵子昂善抹索得此意,然楷中多行,殊不知兰亭行中多楷也。即兰亭一记,世之脍炙定武之一,以余视之,无过唐临绢本。此可与知者言,难与门外人语。若以大乖论之,子敬尚不可学,何况其他。开米颠一流,子敬之罪;开今日一流,米家之罪。是非作者之罪,是学之者之过也。有志者断不堕此恶道。此余之妄谈,然亦见许有瞻有识之同人,不敢强人之同我也。

  凡事天胜天,不可期人,纯天矣。不习于人而自欺以天,天悬空造不得也。人者天之使也,勤而引之,天不深也,写字一道,即具是倪,积月累岁自知之。

  混目冒躁之士,曰粗豪,粗非豪也。果豪矣,必不粗也。且道卯君中书者,喜其粗耶,亦属其锐而长耶?如以粗也,缉羊牛毛如指、如臂、如腹,何难?岂不中用哉?何必兔脊狸背鼠须之选也。

  汉隶之不可思议处,只是硬拙,初无布置等当之意。凡偏旁左右宽窄疏密,信手行去,一派天机。今所行圣林梁鹄碑,如模中物,绝无风味,不知为谁翻抚者,可厌之甚。

  不知篆籀从来而讲字学书法,皆寐也,适发明者一笑。

  文章小技,于道未尊,况兹书写,于道何有?吾家为此者,一连六、七代矣,然皆不为人役,至我始苦应接俗物。每逼面书,以为得真。其时对人作者,无一可观。且先有忿懑于中,大违心手造适之妙,真正外人那得知也。然此中亦有不传之秘。强做解人又辄云能辩吾父子书法,吾独为之掩口。大概以墨重笔放、满黑枒杈者为父,以墨轻笔韶、行间明媚者为子。每闻其论,正詅痴耳。三二年来,代我笔者,实多出侄仁,人辄云真我书。但知子不知侄,往往为我省劳。悲哉,仁径舍我去一年矣。每受属抚笔,酸然痛心,如何赎此小阮也。乙卯五月偶记。

  明清易代,晋阳成为全国矛盾比较集中的地区之一。因为晋阳一直处在战乱的前沿。同时,晋阳处在全国政治旋涡的中心。由此而决定了晋阳地区也就成为诗词文化发展的热点地区之一。许多诗人在山西,在晋阳地区留下了许多诗作。在晋阳这块土地上,最为显著地表现出来的,就是反清复明的政治思潮和活动的高涨。晋阳地区是最早兴起反清复明活动的地区之一,是北方的重点。而后则是南方的张煌言、郑成功领导的反清复明运动。清初,晋阳地区诗词的发展就在这样的历史环境中,经历着一场深刻的变化。明清易代,不同民族文化的冲突,深深地触动了诗人们的心。汉族传统文化的根基束缚着这些诗人的政治视野,他们之中的一部分人不能接受异族的政治统治,而把他们的人生理想与政治抱负以诗的形式,最为强烈地表现了出来。 这样的政治环境,就决定了反清复明是这一时期晋阳诗词的不可回避的重要主题。这一主题比较普遍地在诗人们的诗作中体现出来,更多地表现出那种去国怀乡、忠贞不屈的诗情和品格。 反清复明是明末清初士子的一个政治取向,这一取向直接影响了他们的诗词创作。在这一方面,晋阳诗词的主要人物有:傅山、顾炎武、朱彝尊、屈大均等人,他们抨击封建制度,并将这一思想与当时的反清复明的思想倾向结合起来。回怜十载相逢地,晋府街东并马游,就是当时晋阳诗词发展与晋阳诗人话动的写照。这一时期的其代表人物就是傅山。
  傅 山(1607-1684)字青主,别号真山、朱衣道人、侨黄老人等,阳曲人。明天启六年廪生。他是一位很有学问的学者、诗人和书法家。明亡后,他在政治上表现出来的誓不事清,同时也表现为他对文化发展的态度。他的文化观是在爱国思想的笼罩下表现出来的。他主张"文章生于气节","事产营家易,文章负荷难",所说"负荷",就是负起爱国救民的大事。当然,由于受时代的局限,他对于非汉民族采取了排斥的态度,这是他的不足。
  傅山始终心系于明王朝,由悲而愤,由国而身,系于心,而发于诗。《甲申守岁》:
  三十八岁仅可死,凄凄不死复何言。徐生许下愁方寸,庾子江关黯一天。 蒲坐小团消客夜,烛深寒泪下残编。怕眠谁与闻鸡舞,恋著崇祯十七年。
  掩泪山城看岁除,春正谁辨有王无。远臣有历谈天度,处士无年纪帝图。北塞那堪留景略,东迁岂必少夷吾。朝元白兽尊当殿,梦入南天建业都。
  《乙酉岁除》(1645 )
  纵说今宵旧岁除,未应除得旧臣荼。摩云即有回阳雁,寄得南枝芳信无。
  甲申年初,李自成在西安成立大顺政权,紧接着攻入北京,崇祯皇帝在煤山上吊,明灭。傅山悲愤于明王朝的灭亡,到岁末,仅一年时间,傅山的心头依然是“恋著崇祯十七年”。他觉得本应与明同亡,但凄凄而未死。结果春正而无王,臣在而无国,只有将希望寄予南明小王朝。身处塞上的处士,只能在梦里朝拜明王朝了。直到第二年年关,他仍在企望在南明的消息。
  傅山积极从事反清复明的活动,按他自已的就法,就是“贫道初方外,兴亡着意拚。入山直是浅,孤径独能盘。即忆神仙术,如无君父关。留侯自黄老,终始未忘韩”。他先与交城义军联系,后又参与策划河南宋谦领导的起义,事泄后被捕, 在狱中,傅山有《狱祠树》:
  狱中无乐意,鸟雀难一来。即此老椿树,亦如生铁材。高枝丽云日,瘦干能风霾。深夜鸣金石,坚贞似有侪。
  出狱后又感到:“病还山寺可,生出狱门羞”,“有头朝老母,无面对神州”。诗人因反清下狱,自比老椿树,坚贞不移。在他五十三岁时,南游江南,历金陵、海州等地。顺治十六年,郑成功、张苍水反清失利,入海。傅山游东海,有诗《倒座崖》:
  开窗出海云,着被裹秋皓。半夜潮声来,鳌 郁州倒。佛事要血性,此近田横岛。不生不死间,如何为怀抱。
  他在诗中以抗秦而亡的五百田横壮士,追誉起义将士。对于山东的起义,傅山有诗“铁脊铜肝杖不糜,山东留得好男儿。橐装倡散天祯奉,鼓角高鸣日月悲。咳唾千夫来虎豹,风云万里泣熊罴。山中不诵无衣赋,遥伏黄冠拜义旗。”
  他多次与顾炎武、阎若琚、申涵光、阎尔梅、李因笃等人,商讨复明大计,写了许多诗,继续舒胸间义气。
  晚年,傅山隐居在太原崛围山青羊庵和太原东山松庄。
  《红叶楼》:
  古人学富在三冬,懒病难将药物攻。江泌惜阴乘月白,傅山彻夜醉霜红。
  《虹巢》:
  虹巢不盈丈,卧看西山村。云起雨随响,松停涛细闻。书尘一再拂,情到偶成文。开士多徵字,新茶能见分。
  汾水初出峡,远心为小栏。山花春暮艳,柳雪夏初寒。细盏对僧尽,孤云闲自观。饥来催晚食,苦菜绿堆盘。
  多福寺中,虹巢坐思,近听雨响,远闻松涛;不读书闲,随情而文。孤云自观,饮餐野蔬。先生身闲而思不闲,情孤而心不孤。
  《丹崖净土诗》
  石滩绿阴里,高柳夹山泉,不住风花过,无人水鸟还。风尘离现在,丘壑证因缘。樵担殊轻快,来时便息肩。
  《青羊庵》:
  毕竟吾庵好,三年忙一来。七松盟旧矣,二友快相随。吾国何方葬,吾魂犹当归。先人茔已近,死后得依依。
  先生在七松庵前,思国忧民,而国已无葬,魂无所归,将来只有依附于先茔而暂栖。家国之悲,溶之于一,令人伤感。
  《中秋惆怅》
  五里相看万里遐,关山明月唱谁家。微云几点临杯酒,朵朵编成芍药花。
  酒家豪兴别寻题,拨过伊人问不提。才欲四更月上好,窗中醉鼾不能低。
  水光蟾影落窗西,若有人窥到小篱。点漆凝脂相送久,参亭河淡一声鸡。
  五里者,先生之所处;万里者,先生之所思。关山明月不再唱故国,唯有将酒而长吟,望月而惆怅。四更中秋之月,诗人豪兴酒酣,梦乡蟾影西落,鸡鸣小篱河亭,醒来又是一惆怅。
  当然,他毕竟是哪个时代的人,又是一位诗人,自然会带有诗人和哪个时代文人因伤感而发点牢骚的通病。不过,即使这样的牢骚,也并不是完全无道理的。如《即事口占为友人劝酒》:
  文章无实用,世界忌名高。守辱看苍发,摊书把浊醪。琴心弹不得,剑气拟谁曹。打点东篱菊,餐英对楚骚。
  清政府对明遗老采取了怀柔政策,特别是象傅山这样有影响的人,更是通过委以名高权轻的官职,以之为代表,拉拢文化人,当时许多文人落入殻中。如江南云间派诗人、几社主要成员之一的李雯(1608-1647)清朝授以内阁中书舍人。明末东林党领袖、被推为“一代宗主”的钱谦益于清顺治二年在南京投降清廷,次年被授礼部右侍郎兼管秘书院。而当傅山被强徵入京时,他竟以死相抗,不受委任。他曾表示:
  知属仁人不自由,病躯岂敢少淹留。民今病虐深红日,私念衰翁已白头。北阙五云纷出岫,南桥复剂遣高秋。此行若得生还里,汾水西岩老首邱。
  这是被徵时赠与戴梦熊的一首诗。成仁不易,生死未卜。众人之中变节事清者,如云纷纷出岫。而我独守初衷不改,甘老汾邱。
  《枣园头阻雨泥十时不得至晋祠见所期》:
  烂泥春雨顿成秋,十里闲关不可谋。谁把仁颜勤杖挂,遂能义色尽灯篝。数声非恶农夫起,一枕偷安客子羞。何处不堪当赤阁,老人今夜枣园头。
  这当是返回山西后,他的心情了。仁颜、义色是所追求,不敢一枕偷安。
  傅山不仅在诗的创作上成果卓著,而且,有深刻的诗歌理论。其中,在十一首《口号》中,表现了他诗词理论的基本观点。这是同元好问《论诗绝句》相似的一组论诗诗,如:
  江南江北乱诗人,六朝花柳不精神。盘龙父子无月露,萦搅万众亦风云。
  他不赞称明前后七子在诗词创作上的复古主张,同时也反对竟陵、公安派逃避现实,脱离社会的所谓“独抒性灵”“幽情单绪”。认为这种唯写性情花草的诗是没有精神的。
  太原人作太原侨,名士风流太寂寥。榆次颇谙有孙盛,昭余不信产温峤。
  明亡后,太原人也不过是侨居而已。象晋时孙盛、温峤那样正真有骨气的名士太少了。
  傅山的诗集收入《霜红龛集》。《霜红龛诗抄》,有张耀先刻本和刘贽、苏尔诒刻本两种。
  石砚斋诗云:汾流晋水起胡笳,雨响虹巢走墨斜。
  写就丹枫孤草意,关山明月唱谁家。
  顾炎武(1613-1682),原名绛,字忠清,入清后改今名。字宁人,人称亭林先生,江苏昆山人。有《顾亭林诗文集》。他坚定不移地坚持反清复明,从1662年到1682年即他五十岁到七十岁去世的二十年期间,顾先后数次到山西。1662年秋他从河北井陉入晋,十月抵大同浑源,冬渡汾河到平阳府,谒尧庙,在临汾度岁。
  《一雁》
  一雁度汾河,河边积雪多。水枯清涧曲,风落介山阿。塞上愁书信,人间畏网罗。覆车方有粟,饮啄意如何。
  《祖豫州闻鸡》
  万国秋声静,三河夜色寒。星临沙树白,月下戍楼残。击柝行初转,提戈梦未安。沉几通物表,高响入云端。岂足占时运,要须振羽翰。风尘怀抚剑,天地一征鞍。失旦何年补,先鸣意独难。函关犹未出,千里路漫漫。
  他始终不能忘记自己的政治抱负,就象是祖逖一样,在清廷森严的统治下,在风雨如愔的政治环境中,万国秋静,夜寒树白,他提戈抚剑,四顾而苍茫,先鸣意独难。何处是光明,何处可振羽?自有同行者,自有共识者,这就是傅山。
  1663年从临汾北上,到霍县,登霍山。春抵太原,始交傅山。后又北行至代州,拜李克用墓,游五台山。五月在代州交李因笃。南到汾阳。秋历蒲州,渡黄河入潼关,游西安。
  《晋王府》
  卜雒方迁鼎,封唐次翦圭。国分河华北,星主实沈西。攘狄威名重,垂昆敬德跻。宠光延白屋,惠泽晋黔黎。别殿俄传燧,深宫早听鼙。梯冲临玉壁,戈旝绕铜鞮。井竭龙池水,梁空燕垒泥。圃花游鹿采,山木化鹃啼。国语春秋志,贤王暇日题。定知慈俭理,得与禹汤齐。玉叶衣冠尽,金刀姓字迷。那堪梁苑草,春日更萋萋。
  晋阳这一古城,给予他的印象是深刻的。汾河孤雁,王府春日,佛国风情,断碑残垣,无不引起他的历史深思。
  《赠傅处士山》:
  为问明王梦,何时到傅岩。临风吹短笛,劚雪荷长镵。老去肱频折,愁深口自缄。相逢江上客,有泪湿青衫。
  《又酬傅处士次韵》:
  清切频吹越石笳,穷愁犹驾阮生车。时当汉腊遗臣祭,义激韩雠旧相家。陵阙生哀回夕照,河山垂泪发春花。相将便是天涯侣,不用虚乘犯斗槎。
  愁听关塞遍吹笳,不见中原有战车。三户已亡熊绎国,一成犹启少康家。苍龙日暮还行雨,老树春深更著花。待得汉庭明诏近,五湖同觅钓鱼槎。
  《雨中送申公子涵光》
  十载相逢汾一曲,新诗历落鸣寒玉。悬瓮山前百道泉,台骀祠下千章木。登车冲雨马频嘶,似惜连钱锦障泥。并州城外无行客,且共刘琨听夜鸡。
  好一个“苍龙日暮还行雨,老树春深更著花”,三户之志,越石之意,促人以奋进勇不息。“待得汉庭明昭近,五湖同觅钓鱼槎”,预想未来,只不过是共勉于今日耳。

  1664年春,逾太行,至太原。朱彝尊来访。后北上至代州,寓陈上年州署。李因笃、屈大均亦自关中来晤。是年,他与傅山、朱彝尊、李因笃、屈大均一起垦荒于雁门北,五台之东。秋,北经应州至大同,寓曹溶道署,旋赴京师。
  《朱处士彛尊过余于太原东郊,赠之》
  词赋雕镌老,河山骋望频。末流弥宇宙,大雅接斯人。世业推王谢,儒言纂孟荀。书能搜五季,字必准先秦。揽辔长城下,回车晋水滨。秋风吹雁鹜,夜月卧麒麟。玉盏人间有,珠襦地上新。吞声同太息,吮笔一酸辛。与尔皆椎结,于今且钓缗。羁心萦故迹,殊域送良辰。草没青骢晚,霜浮白堕春。自来贤达士,往往在风尘。
  《屈山人大均自关中至》
  弱冠诗名动九州,纫兰餐菊旧风流。何期绝塞千山外,幸有清樽十日留。独漉泥深苍隼没,五羊天达白云秋。谁怜函谷东来后,班马萧萧一敝裘。
  在并州城外,没有闲散的行旅之人,在反清复明的征途上,只有我们这些象刘琨、祖逖一样的志士仁人。河山频望,吞声太息,惟有为复明之业而行之,方为贤达之士。
  1671年秋出都赴山西,历忻州,之静乐、平定,至太原访傅山。十月去交城。冬至盂县,离晋。1674年正月又到山西,至汾阳。
  《寄问傅处士土堂山中》:
  太行之西一遗老,楚国两龚秦四皓。春来洞口见桃花,傥许相随拾芝草。

  1675年8月在祁县,寓戴廷 家。1677年农历5 月又到山西,经介休、灵石,至河津龙门,渡河去陕。岁末,返山西,到祁县,戴廷 家度岁。1679年秋,由河南到山西,抵汾阳,居天宁寺。1680年月10月住汾州阳城里,在此度岁。1681年2月由汾阳往曲沃、解州、运城,后去侯马。1682年正月寓曲沃韩宣家。8月9日在曲沃去世。
  至于其他同志者,亦时时在他的怀念之中,而这种怀念,并不只是一般友人的远树浮云之念,而是在共同目标之下的同仇敌忾之气。
  《太原寄王髙士锡阐》
  游子一去家,十年愁不见。愁如汾水东,不到吴江岸。异地各荣衰,何繇共言宴。忽睹子纲书,欣然一称善。知交尽四海,岂必无英彦。贵此金石情,出处同一贯。太行冰雪积,沙塞飞蓬转。何能久不老,坐看人间换。惟有方寸心,不与元鬓变。
  《与胡处士庭访北齐碑》
  春霾乱青山,卉木苞未吐。绕郭号荒鸡,中田散野鼠。策杖向郊垧,幽人在岩户。未达隐者心,聊进苍生语。一自永嘉来,神州久无主。十姓叠兴亡,高光竟何许。栖栖世事迫,草草朋侪聚。相与读残碑,含愁吊今古。

  朱彝尊(1629-1709),字锡 ,号竹坨 ,浙江秀水人。词与陈维崧齐名,为浙西词派的创始人。诗与王士祯齐名,时有“南朱北王”之称。
  朱彝尊先时反清,自南明永历小朝廷被灭后,就开始了游幕时期,早期在浙江永嘉,后于康熙三年(1664年)出居庸,北上山西,抵大同,投靠当时任山西按察副使的曹溶。1665年由大同度雁门,抵太原,游晋祠。他与顾炎武、屈大均、傅山、李因笃等继续进行反清复明的活动。朱彝尊先后居山西四年,曾游大同、雁门、太原、清徐、交城、祁县等地。有《爆书亭集》、《腾笑集》等。陈廷敬曾为其作《竹坨朱公墓志铭》。
  他到山西,登临怀古,凭吊历史遗迹,慷慨而悲雄,遒劲而深沉。这种情感当然是离不开对于历史的认识,离不开对于友人的怀念。首先是古战场雁门关,使他触景生情。
  《雁门关》:
  南登雁门道,骋望勾注巅。山岗郁参错,石栈纷勾连。度岭风渐微,入关寒未捐。层冰如玉龙,万丈来蜿蜒。飞光一相射,我马忽不前。抗迹怀古人,千载诚多贤。郅都守长城,烽火静居延。刘琨发广莫,吟啸扶风篇。伟哉广兴牧,勇略天下传。时来英雄奋,事去陵谷迁。数子不可期,劳歌为谁宣。嗷嗷中泽鸿,聆我慷慨言。
  《再度雁门关》(时闻舍弟彝鉴病卒)
  雁门关北雁初飞,万里征人泪湿衣。回首秋风行已断,天南消息到应稀。
  《消息·雁门关》:
  千里重关,凭谁踏遍,雁衔芦处?乱水滹沱,层霄冰雪,鸟道连勾注。画角吹愁,黄沙拂面,犹有行人来去。问长途、斜阳瘦马,又穿入、离亭树。 猿臂将军,鸦儿节度,说尽英雄难据。窃国真主,论功醉尉,世事都如许。有限春衣无多,山店酹酒,徒成虚语。垂阳老东风,不管雨丝烟絮。
  李广去了,李克用也去了,立功者不封,窃国者真主,都发生在这萧萧古关之前。他登高怀古,不见古人;回首世事,成败难定。然而,志士男儿,当矢志不移,有所追求和作为。
  太原,包括古晋阳在内的许多古迹,同样也引出他的多少感慨。
  《 夏初临·天龙寺是高欢避暑宫旧址》
  贺六浑来,主三军队。壶关王气曾分,人说当年离宫,筑向云根。烧烟一片氤氲,想香姜古瓦犹存。琵琶何处听残,敕勒销尽英魂。 霜鹰自去,青雀空飞,画楼十二冰井无痕。春风袅娜,依然芳草罗裙。驱马斜阳到鸣钟。佛火黄昏伴残僧,千山万山,凉月松门。
  《兰陵王·过晋藩旧邸》
  马蹄捷,迳望参差雉堞。斜阳外,芳草断垣,朱邸犹存旧城阙。平台歌吹绝,禁得黄鹂调舌。妆楼畔,烟柳数株,时见柔条路人折。 闲寻老翁说,记带指黄河,圭剪桐叶。霓旌千骑春山列。任桂树招隐,雁池斟酒,回眸琴瑟看尽灭。问谁是豪杰。 明月,最凄切,听短笛飘零,哀角鸣咽,葳蕤不闭窗纱裂。有药鼎霜椎,画廊尘屐, 深锁,兔苑冷,一片雪。
  《蝶恋花·重游晋祠题壁 》
  十里浮岚山近远,小雨初收,最喜春沙软。又是天涯芳草遍,年年汾水看归雁。 系马青松犹在眼,胜地重来,暗记韶华变。依旧纷纷凉月满,照人独上溪桥畔。
  这三首词,可以说就是他咏晋的三篇代表作。高欢旧宫,冰井无痕,佛火残僧,凉月松门。作者所感知的不是历史给人的无奈,而是在这历史陈迹中所蕴藏的那种气慨。晋王宫阙,柳残歌绝,这给于作者的却是那种亡国的切肤之痛。而韶华变,凉月满,又使诗人在这春沙芳草中,独忆往日情景。他不甘于亡国的现状,但又无法实现复明的政治抱负,只能将自己的希望写入诗词,诉说给友人。
  《晋祠唐太宗碑亭题壁(集杜)》
  步 深林晚,春池赏不稀。文章千古事,社稷一戎衣。野日荒荒白,悲风稍稍飞。无由覩雄略,寥落壮心违。
  在太原时,他注意到了风峪石经,曾建议移到晋祠,筑亭保存。后因人反对,作罢。
  《送周参军(在浚)之官太原二十六韵》
  曩客晋阳城,逢君馆香界。群公方爱士,列席邀旅话。君时一缝掖,血气自矜迈。高坐瞰彘肩。勇若舞阳哙,百壶恣倾倒,寸心无虿介。此会二十年,平生意所决。川途屡漂泊,第宅改湫隘。谋生术愈疏,汲古心非懈。诗图审正变,乐章别流 。博稽皇象碑,耽读向平卦。以兹河汉才,金门足迁拜,一官趋幕府,诺仕吁可怪。衣垢马足尘,气短酒垆债。所幸山水区,辙迹旧曾届。琮 难老泉,分流注蒲稗。中有长生萍,葱青俨图画。峪藏千佛经,遗迹久未坏。吾初见之喜,力欲抉幽岩。徙置叔虞祠,琳琅等金薤。事唯虑始难,谋以蓄疑败。(风峪洞中,有北齐天保时刻佛经石柱一百二十六。予客太原,谋于王方伯显祚、曹副使溶,将启而徙于晋祠,筑亭贮之。有方使君持不可,乃止。)好奇君过我,试往破天械。筑亭古柏交,移石秋阳晒。广搨九万牍,流转都市卖。即事良可传,居卑莫深喟。行春狐突山,玩月鲍照廨。适意亦由人,慎勿形神瘵。
  离开太原后,他仍记着此事,并向友人讯问。
  《寄周参军(在浚)》
  初闻歇马台骀庙,近说看花狐突山。爱客易倾冬 美,著书难得画帘闲。加餐道远弥相忆,倦旅秋深尚未还。风峪石经无恙否,何时徙置剔苔斑。
  《太原途中联句四首》
  涓涓难老泉,分流晋祠侧。(曲周王显祚湛求)中有长生苹,冬夏同一色。(彝尊)
  三过朝阳洞,一宿羽人居(彝尊)。万籁夜俱寂,想见天地初。(显祚)
  高欢避暑宫,闻在龙山下。(显祚)马蹄不敢踏,虑有香姜瓦。(彝尊)
  一百二十六,石柱刻作经。(彝尊)会须抉风峪,移置水边亭。(显祚)
  对于三晋地区的诗人,他认为在遗山之后,就是吴雯最好了,而能与吴雯相比的也只有番禺屈大均。
  《题吴征君(雯)诗卷二首》
  藉甚吴郎大雅才,赋诗不上柏梁台。翻飞却似横汾雁,几度秋风上苑来。
  三晋风骚杂伪真,遗山殁后更无人。扫君行卷谁堪并,除是番禺屈大均。
  《龚(百朋)自梗阳以诗见寄漫答二首》
  传闻花县客,不异幔亭居。(闽中张君汝瑚令清源龚子馆焉)旅兴吟红药,宾筵烩白鱼。仲宣怀土日,司马倦游初。咫尺横汾隔,难寻下泽车。
  道重论交地,书题把臂前。相怜烦缟纻,永好有诗篇。多难休儒服,他乡涩酒钱。但期阳羡隐,见日话归田。
  《得龚(百朋)岭南书却寄》
  别雁横汾信去留,何时飘转入端州。天边消息初逾岭,战后江山独上楼。草檄砚开 鹆润,归帆云暝鹧鸪愁。回怜十载相逢地,晋府街东并马游。
  《送冯(遵祖)宰平陆》
  著书独有五亭好,作吏无如三晋闲。醉里襄陵官瓮酒,到来砥柱郭门山。耕余让畔田千顷,吟对浮查水一湾。白雁年年度汾曲,相思燕月几弯环。
  得友人书,忆起曾在太原府东街并马而行,交游论诗,醉酒赏月。而当时晋阳的环境是数年无战事,平和而闲适。所以诗人感慨道:“著书独有五亭好,作吏无如三晋闲”,而只有白雁年年度汾曲。
  《送张(劭)之平遥》:
  彼汾沮洳吾旧游,送尔匹马逾徐沟。人行芳草碧水外,日出杏花红满楼。 中酒味苦桑落,帘外鸟声黄栗留。客居适意远亦得,摇笔赋诗何所求。
  《送吴(濩)入太原三首》:
  娘子关西木叶残,烟霜回首井陉寒。马头不改团团月,绝壁韩诗拂藓看。
  并州山绕崛围苍,桐叶祠前柏几行。苹号长生水难老,凭君杪入箧中方。
  周郎近在莲花幕,点笔题诗兴不孤。暇日经过烦问讯,硬黄曾 石经无。
  寿阳有韩愈的诗,晋祠圣母殿墙壁上有济世的药方,风洞中有石经,这些地方你都去过吗?
  《太原客舍同方三孝廉(育盛)话旧二首》:
  逺远戍崔亭伯,还家管幼安。千金裘马尽,十载道途寒。华发同双鬓,悲歌感万端。平生萧瑟意,长铗为谁弹。
  旧业东山下,曾经 墅过。飘摇秋雨后,零落战场多。避地从人问,诛茅奈老何。乌衣双燕子,留恨满关河。
  真可谓是英雄气长,悲歌万端;战场零落,遗恨河山。他离开太原后,仍不时地想望着这里的朋友。
  《周郡丞(令树)迁太原守诗以送之兼怀傅处士(山)》
  五马西归日,铜符领晋阳。川临溹涫近,山转崛围长。童子争骖筱,邦人尚咏棠。凭君寻傅叟,暇即过松庄。
  崛 山长,无如诗人的友情长。因而,嘱友人过松庄,致意于傅山。从他的诗中可以看出,他在晋阳是倾注了自己的情感的。这既是因为这里有他的友人,也是因为这里的山水,因为这里的民风民俗。
  屈大均(1630-1696)字翁山,又字介子,广东番禺人。清兵入广州前后,曾参加反清活动。失败后,出家为僧,名今种。中年还俗。1666年他同李因笃自陕西富平至代州。后至太原。
  《晋祠》:
  风雷缠一水,松柏贯双溪。注向横汾北,来从悬瓮西。霸图烟漠漠,王迹草凄凄。蟋蟀催迟暮,王孙思欲迷。
  一水称难老,交流出晋阳。东西穿古柏,左右结飞梁。报祀追桐叶,率雍见兖裳。金沙不可拾,月照一苍苍。
  《过太原傅丈青渚宅赋赠》
  唐氏遗民在,忧思正未央。故人期饮食,良士戒衣裳。苓采今无地,桐封旧有邦。叔虞祠下柏,与尔共风霜。
  下马晋王宫,山河感慨中。无成空老大,不死即英雄。汾水堪灌城,并门骑易通。思深当岁暮,且咏有唐风。

  正是这里有唐风,这里的晋阳诗风,吸引了诗人,也给了诗人以启迪和薰陶。

本文来源:;本文作者:

太原道制作 http://www.tydao.com ( 2007-06-14 )

太 原 道 >> 晋阳书屋 >> 纪念傅山诞辰400周年专辑

Google
 

太原道 >> 晋阳书屋 

国际域名:http://www.tydao.com    

山西旅游    山西民俗    山西民歌    山西名人    晋商文化    晋阳书屋    山西文史    太原文史    太原沧桑    大同烟云    文化论坛

太 原 道 >> 晋阳书屋 ∣ 本站导航 ∣ 更新记录 ∣ 版主介绍 ∣ 制作手记 ∣ 给我留言 ∣ 给我写信 ∣ 加入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