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 原 道 >> 晋阳书屋 ∣ 本站导航 ∣ 更新记录 ∣ 版主介绍 ∣ 制作手记 ∣ 给我留言 ∣ 给我写信 ∣ 加入收藏

太原道:http://www.tydao.com

山西旅游    山西民俗    山西民歌    山西名人    晋商文化    晋阳书屋    山西文史    太原文史    太原沧桑    大同烟云    文化论坛

神器如传舍 真人无私营

——傅山的政治和社会伦理观点选介

    题解:这是傅山的两句诗,意思是:政权就如驿站旅舍一样并非哪个人可以永远占据,境界最高的“真人”决不用它谋求自己的私利。

    傅山的政治和社会伦理思想,不但在当时具有进步意义,而且其中包含着近代启蒙思想的萌芽。他有许多精彩的观点,这里选介几个,从中可见一斑。

    “天下人之天下”的反专制观点   

    傅山说:“天下者,非一人之天下,天下人之天下也。”因为“天下人心向背,王之则王,亡之则亡,定理定势也。”一个国家政权、一代王朝的兴亡,并不取决于统治者的意志,而是取决于“天下人心向背”。他批判“后世之据崇高者”即统治者以为“尊而可以常有”,“自尊自大”,甚至于“崇高尽独夫”,居于高位的帝王有很多是专制独裁者。他还在一首诗中写道:“神器如传舍,真人无私营。天德昭海日,人心消甲兵”,意思是“神器”(政权、帝位)不应该是哪一个人、哪一个家的私有之物,搞“万世一系”、“家天下”,它只不过像旅店一样,后者取代前者是很自然的事。但只有没有“私营”私利的“真人”掌握了“神器”,才能如海上日出般的使“天德”(自然之道)昭示天下,才是人心所向,众望所归,也就不会再有战争和动乱了。

  “圣人作君作师”必须“为民”的观点   

    傅山认为,真正的“真人”、“圣人”并不是为自己的私利而处心积虑要去居于高位,而是“不得已而上作之君,先作之师”,为了全社会,没有别的路径,只能居于百姓之上的高位去作君王,处于百姓之前去作导师。居于百姓之上是为了处于下位的普通百姓安居乐业,处于百姓之先是为了教化百姓跟随于后。如果不是这样,“若处上而人重之,则民难戴;处前而民害之,则民不利,皆非天所以作君作师之心。”处于高位者使百姓觉得压力和负担很重,百姓就难以顶戴和承受;处于先位(前列)而其说教都是妨害百姓的,百姓就感到对自己不利,这都不是社会设立君王、设立导师的本意。因此,“下之,后之,为民也,非自为也”,圣人处于高位而让百姓处于被领导的地位,走在前列而让百姓随后跟进,都必须是为了老百姓,而不能为自己,营私利。傅山这些观点,当然有其时代局限性,但和我国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先知先觉”及“训政”理论却已相当接近了。

    “市井贱夫最有理”“足以治天下”的观点   

    傅山在一篇文章中,设想一位高傲的读书人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市井贱夫,无理者也,足以治天下耶?”“市井贱夫”即商人,在当时社会“士、农、工、商”四民中地位最低,最受歧视,因此被视为“下贱”、“无理”。傅山作了针锋相对的回答:“市井贱夫,最有理者也,何得无理之。”读书人又问:“商人只不过是追逐利润,从哪里能获得‘理’呢?”傅山回答说:商人在经营过程中很中肯但又很有分寸地宣传自己所贩卖的商品,这就是商人之“理”;商人在贩运中选择最合适的商路,在销售价格上绝不斤斤计较,这就是商人意诚心正的表现。各种商品无论贵贱,都是按自然之道即客观规律产生出来的,经营不同商品的商人都是按自然之道去运作,而且又精通,不比那些只会记诵陈词老调的奴书生强么?傅山这段论述并不十分充分,但和他提出的“非圣人能王”(并非只有圣人能做领袖)的观点联系起来看,“市井贱夫最有理”、“足以治天下”的观点并不是故意危言耸听或标新立异,而是一种超前的思维。在三百多年前傅山提出这一命题,确实是石破天惊,当时是没有多少人能认可的。

    “人无贵贱”的平等意识   

    傅山反对专制,有一种比较强烈的平等意识。他说那种“自尊自大”的“据崇高者”(占据高位的统治者)只不过是“独夫”而已。《易·系辞》中有一句话:“不事王侯,高尚其事”。傅山认为,“王侯皆真正崇高圣贤,不事乃为高尚。其余所谓王侯者,非王侯,不事之,正平等耳,何高尚之有?”并非真正圣贤而居于王侯之位,不去为他作事,隐居不出仕,彼此平等,谈不到什么高尚不高尚。傅山特别注意李白蔑视帝王权贵的态度:“李太白对皇帝只如对常人,作官只如作秀才,才成得狂者。”皇帝和常人没有什么两样,作了官和作秀才没有什么区别。傅山这种平等意识,所针对的正是严格的封建等级制度,是对长期形成的“官本位”、“权力本位”思想的有力冲击。

    否定旧礼教的伦理观   

    傅山十分重视伦理道德,他说:“仁义本是道德中原有底物”,“礼之一字,可以为城郭,可以为甲胄,退守进战,莫非此物。”认为伦理道德是社会的重要准则和一道防线,但他对旧礼教中的愚忠假孝作了尖锐的批判。他认为忠君不是无条件的,遵循君王之道的“君”,就待之以“礼”;如果“不君”,就不能忠于他;如果是一个昏君、暴君,就要“厘正之”,甚至“翦除之”。傅山认为孝是符合人的本性的,“以一人言之,孝无始终;以世界言之,孝无古今。世界有变而孝无变。”但他主张的“孝”,是要“真情至性”。他在一首诗中写道:“菽水可尽欢,圣言何其章”,孔圣人说得多明白:即使家境贫困,只有普通饮食供养,但只要能让父母高兴,就是孝道。他认为以“立身扬名,显亲于后世”为“孝”,以“厚葬”为“孝”,并不是真正的孝,只是为了“博一孝名”,实为自己图名图利而已。 

 

本文来源:《太原 晚报》2007年5月31日;本文作者:

太原道制作 http://www.tydao.com ( 2007-06-04 )

太 原 道 >> 晋阳书屋 >> 纪念傅山诞辰400周年专辑

Google
 

太原道 >> 晋阳书屋 

国际域名:http://www.tydao.com    

山西旅游    山西民俗    山西民歌    山西名人    晋商文化    晋阳书屋    山西文史    太原文史    太原沧桑    大同烟云    文化论坛

太 原 道 >> 晋阳书屋 ∣ 本站导航 ∣ 更新记录 ∣ 版主介绍 ∣ 制作手记 ∣ 给我留言 ∣ 给我写信 ∣ 加入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