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 原 道 >> 山西纪实 ∣ 本站导航 ∣ 更新记录 ∣ 版主介绍 ∣ 制作手记 ∣ 给我留言 ∣ 给我写信 ∣ 加入收藏

太原道:http://www.tydao.com

山西旅游    山西民俗    山西民歌    山西名人    晋商文化    山西纪实    山西文史    太原文史    太原沧桑    大同烟云    文化论坛
山西古村落调查

  文化“细胞”

    “古村落是中国文化的‘细胞’,是我们最大的文化遗产。”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山西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常嗣新告诉记者,“如果在中国能抢救3000个古村落,就相当于在中国的版图上钉上3000个钉子,中国的古老文化也就牢牢地钉在中国版图上了。”

    据介绍,与其他单个的文化遗产不同,中国的古村落是一个包罗万象的文化综合体:它不仅有充满地域、民族风格的民居与建筑等物质文化遗产,也附着居住者的日常生活、劳动生产、衣食起居、宗教信仰、节庆礼仪、人际关系、娱乐表演、婚丧嫁娶、口头文学、民间艺术等全套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据不完全统计,山西省有古村落3000余个,这些古村落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和很高的研究价值。

    记者了解到,在运城新绛的光村,保留有自汉代以来汉、唐、宋以及明清的建筑,其中以明清建筑居多。“这样一个村子里具有跨年代的保存完好的建筑群,对于中国的历史、建筑史和砖雕美术史无疑都极具意义。”常嗣新认为。

    一些学者曾对山西榆次后沟古村做出这样评价:“步入后沟古村落,随处都可感受到一种远古的文化气息:在这里,中国北方汉民族千百年来自给自足的传统文明得到生动的写照,特别是精巧别致的古戏台、菩萨殿、观音堂等堪称北方民俗文化的‘活化石’。”

    据常嗣新介绍,山西的每一村子都有一个特点,如光村拥有皇家院落和跨年代的建筑,而长治长子的九连环晋商大院则有着独特的雕刻特色,目前古代建筑专家对其考察后,仍然不能解释院中木雕、砖雕花纹是如何雕刻的以及院中窗户是怎样制作的。大同的李家大院,在三十多年前已经被破坏,否则,全村家家户户的二层楼的走廊可以通到全村的各个地方。

    “古村落里每一块门板都是一部历史,每一个住处都是一部教科书。”常嗣新说。

    生存困惑   

    尽管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但长期以来,这些精美绝伦的古村落或未被外界所知,或被推倒重建,或危在旦夕。

    常嗣新痛心地告诉记者他的一段经历,“有一次我去山西的一个村里进行古村落调查,看见一个老太太正拿明代的窗户劈柴烧,她还告诉我:‘这个东西不好烧。’”

    而随着近年来新农村建设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一些古村落正在被改变。据专家介绍,目前古村落保存困难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因素。

    首先,许多古村落在盖新房、建楼房的大拆大改大建中遭到破坏。随着农村经济的繁荣,作为古村落主体的农民富裕之后,开始向往现代城市的生活方式,村民纷纷营造新房或翻新旧房,而大规模拆改建,使一些有文化价值的乡土建筑永久消失。

    其次,过度旅游开发,古村落商业化严重。当古村落成为“景区”后,餐饮设施、宾馆和道路交通建设破坏了古村落独有的儒雅和幽静,热情好客、淳朴善良的乡风民俗受到市场经济和现代文明的冲击。

    第三,乡村传统建筑被认为是“土气”,人们追“新”求“异”,比赛着盖高楼,更有甚者,用西洋的建筑充斥中国的乡村。

    第四,原住民纷纷搬迁,古村落名存实亡。古村落价值不只体现在凝固的建筑上,而且体现在传统民风民俗中。但现在许多古民居人去屋空,古村落尘烟不再,由亲缘、地缘、宗族、民间信仰、乡规民约组成的天然社会连接纽带正在不可避免地瓦解,村落认同感丧失。许多颇具规模的深宅大院,现在居住着的已不是故家旧主的后裔,他们对于住宅的过去一无所知,致使村落里已经很少有人知道本乡本土的历史,很少有人能说出传统的礼仪、风俗,也很少有人去关心和继承。那些较偏僻贫穷的古村落,虽然统一搬迁者较少,但年轻的农民大多外出务工,很多有特色的房子成为空穴,随时有倒塌的可能。

    “如果我们把一个村庄铲除了,一大段历史就消失了,消失的不仅仅是那几个庙宇戏台,而是深厚的文化与记忆。”冯骥才说。

    重视保护   

    针对当前古村落保护刻不容缓的现状,专家建议,应做到以下几点。

    首先摸清家底。并非所有的古村落都需要保护。现在我国约有3040万个村落,但并不是每个都需要保护。因此首先应做好普查工作,并对其进行登记、建档,决定其是否纳入保护范畴。

    其次,编制规划。要把古村落的保护规划纳入城乡建设规划之中,重视保留和保护好现有的古村落、特色村落,保护和利用好各类历史文化遗存和有特色的地形地貌,突出各地乡土习俗、建筑特色、布局特点,防止对乡村地区风土人情、风貌特色的建设性破坏。

    第三,合理利用。利用古镇、古村落、古民居,开展“古镇游”、“生态游”、“农家乐游”等,不仅可以增加门票收入,还可带动其他产业的发展,使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协调发展。但要避免过度开发利用文化遗产而造成的破坏,严禁将文物作为或变相作为企业资产经营。

    第四,依法管理。要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文物工作方针,对各级公布的历史文化村落,严格贯彻执行国家《文物保护法》以及地方性法律法规。及时依法划定古村落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设立必要的保护管理机构,明确保护责任主体,建立健全保护管理制度。新农村建设中,对涉及古村落保护的建设项目,必须依法履行审批程序。

    记者了解到,目前古村落保护马上将进入第一阶段,从20081月起,中国民协将用三年时间在全国实施古村落抢救性普查工作,摸查分布于中国各地的古村落“家底”。

    “希望通过这次普查,展示我国古村落的文化风采和全国性的资源,并为今后建立全国性古村落保护体系和深入的古村落文化调查提供基础成果。”常嗣新告诉记者。

本文来源:《太原晚报》;本文作者:新华社记者 原碧霞

太原道制作 http://www.tydao.com ( 2007年12月06日 )

太 原 道 >> 山西纪实 >>

 

山西地域文化第一站:太原道 >> 山西纪实 

国际域名:http://www.tydao.com    

山西旅游    山西民俗    山西民歌    山西名人    晋商文化    山西纪实    山西文史    太原文史    太原沧桑    大同烟云    文化论坛

太 原 道 >> 山西纪实 ∣ 本站导航 ∣ 更新记录 ∣ 版主介绍 ∣ 制作手记 ∣ 给我留言 ∣ 给我写信 ∣ 加入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