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 原 道 >> 山西纪实 ∣ 本站导航 ∣ 更新记录 ∣ 站长介绍 ∣ 制作手记 ∣ 给我留言 ∣ 给我写信 ∣ 加入收藏

太原道:http://www.tydao.com

山西旅游    山西民俗    民歌戏曲    山西名人    晋商文化    山西纪实    山西文史    太原文史    太原沧桑    大同烟云    文化论坛

山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专题:火爆热烈的翼城花鼓

 

 

 

 

 

  翼城花鼓是山西鼓类舞蹈中具有代表性的一种民间舞蹈,动作粗犷、节奏欢快、情绪热烈、风格淳朴。花鼓在翼城县广为流传,遍及全县各个村庄,当地人人会打花鼓,上至七八十岁的老人,下至七八岁的孩童,可以说人人都有两下子打花鼓的拿手技巧。当地世代流传着“打起花鼓庆丰收,打起花鼓把年过,打起花鼓娶媳妇,打起花鼓闹满月,天黑打到公鸡叫,天亮打到日头落,一时不听花鼓声,凉水盆里着了火”的谚语,翼城因此被誉为“花鼓之乡”。

    翼城县以“唐尧故地”著称于世。“翼城花鼓”源远流长,与翼城相邻的侯马出土的东周时期的陶片上有女子打细腰鼓的速写,图中的细腰鼓与现在花鼓中“胸鼓”和“腰鼓”所挂位置基本一致。另外,襄汾出土的宋金时期的砖雕上,也有多种鼓乐乐舞图,图中鼓系的位置与现在的花鼓中“低鼓”的位置非常像,而且舞姿也非常像,只是鼓的形状有点不同。还有大同市南郊石家寨出土的北魏时期的司马金龙墓石雕柱础,雕有伎乐童子像,胸前挂着鼓在击鼓逗乐,与现在翼城花鼓的表演神态完全相同。虽然我们不能判断这些就是翼城花鼓的起源,但这些和花鼓肯定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翼城花鼓俗称 “打花鼓”、“逗花鼓”或“闹花鼓”,也有称“小金鼓”,对于这些名称的由来说法不一,有的是从花鼓的外形来说,花鼓的鼓帮上面过去一般都要加以彩绘,涂抹各种花纹进行装饰,而现在大部分贴剪纸花,因此叫“花鼓”。有的是从花鼓的打法上来说,认为鼓点打得花哨,因此叫“花鼓”。还有的是从表演者的服饰上来说,认为参加表演的“女苗子”头戴花冠,身着花裙,脚穿榴花鞋,非常花又好看,因此叫“花鼓”。不管是哪种说法,都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翼城花鼓的特征。

    ■历史渊源

    据翼城县杨家庄杨生汉 (生于1910年)老艺人口述牞他家已有30多代打花鼓的历史,提起打花鼓他就会唱起流传了不知多少代的这样一段唱词:“唐太宗坐定长安城,黎民百姓喜在心,年年有个元宵节呀,国邦定、民心顺,国泰民安喜迎春,花鼓打得热烘烘。”同村的几位老人都回忆说这段唱词曾被刻在一个高100厘米、宽70厘米的木牌上,祭于杨家祠堂,尊为传家之宝,此牌落款为“大唐贞观三年正月初十日”(祠堂木牌1939年被日军烧毁)。由此可见,最迟在大唐贞观年间翼城就应该有了花鼓。

    民国十六年修编 《翼城县志》(国戚卷)第一页和民国十六年修编《翼城县志》(祠祭卷)第三十页以及民国十六年修编 《翼城县志》祠祀卷均有记载,相传明万历李太后(翼城西关人)其父下世后牞她回翼城探乡祭祖牞适逢元宵佳节闹红火牞在观看了高跷、狮子、秧歌、花鼓等许多节目后,对翼城花鼓特别感兴趣,于是当场就奖赏表演者银子三千两。

    翼城花鼓的起源和庙会、赛会、结社、社火有密切关系。大凡这些活动必然离不开打花鼓。到了清代,这项活动就有了明确的记载。清代以及民国年间,翼城花鼓已成为人们在欢庆丰收、节日庆典、庙会祭祀时出现的重要节目之一,人们年年搞祭祀,年年闹社火,推进了翼城花鼓的发展和流传。所谓 “绕城西北东南走,到处皆闻花鼓声”即是这种状况的真实写照。

    翼城花鼓源远流长牞经久不衰,与人们生产、生活息息相关,在春耕即将开始的时候,人们用震天的锣鼓、生机勃勃的集会游行来唤醒大地,催促春耕,祝愿新的一年能够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因此花鼓也就成为农耕民族的精神力量,含有祝福和祈求丰收、幸福的意愿。此外,在寺庙迎神赛会的时候,也有大规模的花鼓出动,这类群众性的集会是盛大的民间娱乐活动。

    ■花鼓打法

    根据表演者挎鼓位置的不同,翼城花鼓有高鼓、中鼓、低鼓之别,将鼓右高左低系于紧贴下巴处的称高鼓,将鼓稍斜挎于胸前的称中鼓,低鼓的位置在腰部。

    翼城花鼓开始只是一人一鼓表演,将鼓系在胸前右高左低,成斜坡状,双手用鼓槌在鼓的两面轮流击打,每拍两下,右手打强拍,左手打弱拍,打一个鼓,双手使用的是木制硬槌,同时有大锣、呆锣、小镲伴奏。后发展到一人多鼓表演,是由一个技艺高超的鼓手,在头、肩、胸、腰、后背、腿、脚等部位系鼓进行表演。一般的最少挂三面鼓,三鼓是一个头鼓、一个肩鼓、一个胸鼓;五鼓是一个头鼓、一个肩鼓、一个胸鼓、两个腰鼓;七鼓是一个头鼓、一个胸鼓、一个肩鼓、两个腰鼓和两个腿鼓,名为“满天星斗”;九鼓是再加上两个小脚鼓。打多鼓右手使用的是用牛筋或麻绳制成的软绳。多鼓表演时是背花锣者先出场,再引出多鼓手,二人一退一进,到了场子中心后,背花锣者闪到一旁为鼓手击锣助威,让多鼓手开始表演自己娴熟精湛的击鼓技巧。因为鼓手身上系挂的鼓多,不便于大幅度的移动位置,所以多在原地表演。观众可以看见艺人双手在身体的上、下、左、右、前、后快速地飞舞缠绕,无论是蹲下打、跑起来打、左旋右转、拧腰甩膀、踢腿跺脚,鼓点始终清脆响亮,接连不断。花鼓的另一种打法就是将鼓斜挎于腰侧,鼓槌的持法打法类似腰鼓,手腕手臂动作神速。

    ■表演形式

    翼城花鼓的表演形式以广场表演为主,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种是鼓手配有女苗子(旦角)的和小丑的表演。先由鼓手带着女苗子和小丑跑各种队形,然后由鼓手独打一段花鼓,停打后,女苗子和小丑唱一段小曲,唱完后锣又开始重新表演,这种形式应变性强牞可长可短,一般在“闹红火”时表演。解放前的女苗子都是男演员扮演,不仅头部化妆颇费一番工夫,而且服饰的打扮也不得有半点马虎,以防露出大脚。一般都是头戴花冠,上身穿绣花彩衣,下身穿绣花长裙。解放后,女苗子由年轻的姑娘来扮演,只需简单化妆即可。小丑的服饰比较杂乱,甚至有些不伦不类,一般都是三花脸的打扮,多穿红花袄、肥筒裤或类似戏剧中孙悟空的服饰,头戴凉帽或各种形状的草帽圈。女苗子和小丑相互配合,来回串跳牞互逗互引,时而“双龙咬尾”、“二龙嬉水”,时而走“剪子股”、“风搅雪”等。

    一种是不带女苗子和小丑,光是一群男鼓手上场表演。此种形式干脆利落,动作快,鼓点急,这种打法一开始鼓点就非常急,边打边快速变换队形,整个表演从出场到退场一环扣一环,动作与曲牌层次清晰,表演粗犷勇猛,一般在5分钟之内完成全部动作。

    第三种是踩高跷和杠上表演。鼓手踩着高跷打着鼓走圆场,技艺高的鼓手踩高跷劈叉,起来后继续表演。在上杆表演时有几个队员抬着一根杠子上场,像猴子一样爬上杆表演造型。如“空中取酒”、“仙人过桥”、“蝎子倒挂”、“老虎大张口”等。此种形式也有不踩高跷表演的。除此还有对鼓表演牞对鼓表演俗称“二龙戏珠”,具体打法是:两个鼓手分别咬住鼓上的两条绸带向后拉,使鼓悬在空中,互相交替对打,同时运用转身打、跪着打、掏腿打等技巧。

    ■主要传承人

    康业才,南梁镇西贺水村人,9岁开始学打花鼓,16岁在符册村庙会中表演“杠上花鼓”和“多鼓”一举成功。他从艺50多年牞以打花鼓为主要谋生之技。被人称为“黄河两岸的花鼓王”。

    孟广河,13岁开始正式拜康业才为师学打花鼓,15岁时在绵山庙会比赛中夺魁出了名。他跟随师傅四处卖艺,精湛的表演技艺令人倾倒。解放后,他到处传授技艺,仅在本县长期任教的村庄就有13个。他教的徒弟最多,对翼城花鼓的贡献很大。他表演起来粗犷豪放牞轻快敏捷牞鼓点紧凑连贯,如同疾风骤雨。他的“骑马蹲裆势”蹲得开,动得低牞显得非常威武稳健。地面上的各种翻、滚、碾、转、掏打击鼓的精彩动作尤其令人赞叹。他的表演神态多似猴相,摇头耸肩,笑着脸瞪着眼,威武中露出一副诙谐滑稽的样子。

    李来贵,唐兴镇封比村人牞是西贺水村孟广河的徒弟,13岁时拜师学打花鼓,从艺50多年,他继承了孟广河的表演风格,表演时身架正、姿势好,双手动作洒脱有力,鼓点清脆响亮,密而不漏,表演情绪热烈饱满,表演神态活泼自然,总是面带微笑,因此,人们送他艺名为“笑儿”。

    张增发,12岁拜李来贵为师。他聪明伶俐、勤奋好学,进步很快,13岁时担任领舞,头扎朝天小辫牞站在一人高的双杠上表演打花鼓,形象生动有趣牞动作熟练潇洒牞深受人们喜爱,被人们称为“花鼓十三红”。张增发用心总结学习各流派花鼓手的长处,练就了一身高超过硬的本领,从一鼓到多鼓,从地上到杠上,无不精通娴熟。他的表演姿态优美牞动作舒展挺拔牞刚中有柔,柔中带刚,气魄大,而且很注重面部表情,朴实真挚地向观众表达自己的感情,所以他的表演最能使人激动、振奋。

    特别需要提及的是翼城花鼓在背法和打法上与其他鼓乐艺术有所不同,表演风格上具有自身的独特性。它舞中有唱,唱中带舞,唱舞中又夹杂着特技,是一种集歌、舞、技为一体的综合表演艺术。它的鼓乐曲牌、民歌曲调、基本动作、基本打法都有一整套较完整的规定和约定俗成的规矩。它以优美清晰的曲牌,灵活多姿的动态,热烈奔放的气势,体现了一种蒸蒸向上的奋发精神。 

 
 

 

山西翼城花鼓艺术团的演员表演《翼城花鼓》(新华社记者杨世尧摄)

 

 

 

 

 

 

 

 

 

 

 

 

 

 

 

 

 

 

 

 

 

 

 

 

 

 

 

山西翼城花鼓艺术团的演员表演《翼城花鼓》(以上照片均为杨世尧拍摄)

 

 

 

山西翼城花鼓艺术团的演员表演《翼城花鼓》(黯色男人拍摄)

 

 

 

翼城花鼓在翼城本地表演(黯色男人拍摄)

 

 

 

 

2008年,翼城花鼓走进人民大会堂,在中国文联的春节联欢晚会中精彩亮相(黯色男人拍摄)

 

 

 

翼城花鼓在武汉表演(黯色男人拍摄)

 

 

 

 

 

 

 

翼城花鼓表演(黯色男人拍摄)

文来源:太原日报;本文作者:牛晓珉

太原道制作 http://www.tydao.com ( 2012-10-11 )

太 原 道 >> 山西纪实 >> 山西非物质文化遗产专题

山西地域文化第一站:太原道 >> 山西纪实

工作QQ:3786689   国际域名:http://www.tydao.com  

山西旅游    山西民俗    民歌戏曲    山西名人    晋商文化    山西纪实    山西文史    太原文史    太原沧桑    大同烟云    文化论坛

太 原 道 >> 山西纪实 ∣ 本站导航 ∣ 更新记录 ∣ 站长介绍 ∣ 制作手记 ∣ 给我留言 ∣ 给我写信 ∣ 加入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