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是山西省会,全省政治、经济、文化、科技、信息的中心,处于我国东、中、西三大经济带的结合部,自古就有“控带山河,踞天下之肩背”之美誉。太原古称晋阳、并州,简称并。座落在太行山脉西侧,晋中盆地北端,汾河自北而南纵贯其中。全市总面积6988平方公里,辖六区三县一市,常住人口322万人,其中城镇人口217万人,是全国特大城市之一。
太原是一座具有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城,对黄河文化的形成和发展有着重要的历史作用。早在20万年前,我们的祖先就在这里劳动、繁衍、生息牞创造了灿烂的“旧石器文化”和“新石器文化”。太原迄今已有2500年的建城史,历史上的太原,曾是九个独立王朝的国都或陪都,几度影响中国历史发展的进程。三家分晋,遂成战国七雄;李渊起兵,奠定大唐盛世;五代更替,促进赵宋统一;明清重镇,为我国北方屏藩。这片广袤神奇的土地,山川毓秀、人文荟萃,不仅孕育了温彦博、狄仁杰、郭淮等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也诞生了白居易、王之焕、王昌龄、罗贯中、傅山等伟大的诗人和文学家,为中华文明的发展进步做出了杰出的贡献。悠久的历史积淀了丰富的文化遗产。太原史前文化丰富,地下遗存众多,古代建筑类型齐全,石窟造像独树一帜,碑刻碣石琳琅满目,革命史迹遍布全市,工业遗产独具个性。太原文物的丰富性,多样性和独特性,在全省具有很重要的位置。太原现有不可移动文物近千处,馆藏文物20.27万件,其中三级以上珍贵文物3528件。既有新、旧石器遗址和晋阳古城等遗址,商代以来主要墓葬;又有宋、元、明、清古建筑以及不少革命文物。目前,全市经各级人民政府公布的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78处。其中国保单位13处,省保单位32处,市保单位46处,县保单位187处。各类博物馆、纪念馆4个。闻名遐迩的晋祠堪称国宝;作为太原象征的“凌霄双塔”是中国双塔建筑的典范;龙山石窟是我国现存以道教题材为内容的石窟之一,是研究全真道发展与道教艺术的珍贵实例;建于东魏至五代的天龙山佛教石窟,反映了我国南北朝与隋唐各个时代石窟的发展过程;春秋赵卿墓、隋朝虞弘墓和北齐徐显秀墓的科学发掘,分别为当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北齐娄壑墓壁画出土,填补了中国北朝美术史绘画的空白;孙中山纪念馆、高君宇故居、国民师范旧址、省立一中旧址等革命文物,都已辟为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基地。窦大夫祠、净因寺、多福寺、崇善寺、纯阳宫等,各都具有丰富文化内涵,在国内外享有盛名。以自然景观为依托,以古代遗迹为载体,以晋阳文化为内涵,逐渐形成晋祠——天龙山景区,双塔景区和崛
山围山景区“三大文物景区”,并形成一定规模和独特的历史风貌,成为我市依托文物资源发展旅游产业的主要品牌。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市经济社会的发展,各级政府高度重视,太原文物事业有一个较大的发展,特别是“十五”时期,在市委、市政府的关心支持下,在社会各界的大力协助下,经过全市广大文物工作者的顽强拼搏,共同努力,认真贯彻文物保护法,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文物工作方针,积极开展文物保护管理和利用工作,文物事业快速发展,成效显著。
——文物工作法制化步伐加快。《太原市晋祠保护条例》、《太原市文物保护和管理办法》和《太原晋阳古城遗址保护管理条例》三部地方性法规相继颁布实施。依法行政工作逐步规范,文物行政许可事项全部进入政务大厅集中审批。市、县两级文物行政执法人员实行持证上岗。
——文物保护“五纳入”取得实效。本着规划为先的原则,完善了《太原市文物古迹保护规划》,确定了晋祠——天龙山、双塔、崛
山围山等五个专业性规划。文物局于2001年由事业局升格为行政局。县(市、区)成立了文物旅游局或文物管理所。重要文物保护单位,也相应成立了文物保护机构。文物保护重点工程纳入了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文物保护基础工作和抢救工作得到加强。文物资源基本摸清,“四有”工作不断提升,完成了第一至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记录备案工作,并竖立了全国文物保护单位标志。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的“四有”工作正在实施之中。完成了国有馆藏珍贵文物建档工作。加强了文物调查及数据库管理系统建设。抢救保护,统筹兼顾,重点突破,分步实施,集中力量保护和维修了一批又一批重点文物,配合基本建设,进行了考古调查和发掘工作。
——博物馆建设和文物景区建设形势喜人。太原博物馆建设项目列入全市“十一五”规划,国师纪念馆拓展工作列入全国红色旅游项目,有影响力的一批又一批博物馆展览不断推出,对外合作交流不断扩大。晋祠文物景区环境综合治理取得阶段性成果,天龙山至龙山,龙山到晋祠路旅游专线公路项目得到了改造。
通过“十五”期间的快速发展,太原文物工作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到“十一五”末期,争取达到:建立和完善行政执法队伍,文物古迹都有专门机构或专人进行保护管理,文物保护经费有很大突破,文物保护抢救有较大发展,晋祠文物景区环境得到综合治理,晋阳古城遗址得到合理展示,太原历史文化名城得到有效保护,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四有”工作全面落实,博物馆建设体系基本建立,文物安全切实得到加强。文物工作为服务全省,影响全国,吸引世界,打造一座既有传统文化特色,又有崭新时代气息的现代化城市的新太原而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我市文物保护工作任重道远,基本建设与文物保护的矛盾非常突出,珍惜并保护这些不可再生的珍贵文物,不仅关系着我们的过去和现在,更与我市未来的发展密切相连。珍惜并保护这些不可再生的珍贵文物,对于增强我们的民族自信心,自豪感和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培养我们的民族精神和爱国主义品格,促进我市经济、社会、文化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保护好,利用好文物,充分发挥其教育作用,丰富市民文化生活,滋润精神家园,提高民族素质,建设特色文化太原是我们文物工作者的神圣职责。进一步解放思想,提高认识,正确对待尊重历史和服务现实的关系,正确处理加强保护与合理利用的关系,积极探索文物保护工作的新思路、新举措、新方法,努力开拓文物工作的新局面,为推动文物事业又好又快地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