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 原 道 >> 山西纪实 ∣ 本站导航 ∣ 更新记录 ∣ 版主介绍 ∣ 制作手记 ∣ 给我留言 ∣ 给我写信 ∣ 加入收藏

太原道:http://www.tydao.com

山西旅游    山西民俗    山西民歌    山西名人    晋商文化    山西纪实    山西文史    太原文史    太原沧桑    大同烟云    文化论坛
2006年山西省经济形势及2007年经济走势与调控重点分析

  2006年是“十一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一年来,全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中央的宏观调控决策,“十一五”规划的各项重大战略举措部署顺利到位,国民经济保持了速度较快、效益较好、运行平稳的发展态势,实现了“十一五”规划的良好开局。四个传统优势产业在调整、改造、提升中继续增长,四个新的支柱产业投资迅猛增长,开始步入快速发展轨道,工业结构继续趋于优化;节能降耗和生态环境建设力度加大,经济增长方式继续朝好的方向转变;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同步提高,主要经济指标的协调性增强。改革继续深化,对外开放水平继续提高,招商引资取得了历史性突破;城乡居民收入继续提高,各项社会事业加快发展,经济和社会发展更趋和谐。2007年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极积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一年,全省经济发展的外部环境与政策环境良好,经济运行仍会保持高位稳定增长的态势,“走出四条路子,实现三个跨越”将取得新进展,新型工业化和特色城镇化将取得新成效,开局之年的各项重大战略部署将会实现重大突破。

  一、2006年经济运行的态势与特点

  2006年,全省经济运行平稳较快,经济增长的速度质量效益较上年提高。全年经济运行轨迹呈现先降后升、高位趋稳态势;投资增长呈现前高后低、高位合理回落的趋势;消费和进出口活跃,增幅呈现出持续扩大的走势。根据有关部门的初步预计,全年经济运行综合表现出三个稳定,一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稳定,同比增长12%左右;二是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稳定,同比增长15%;三是价格总水平保持平稳。三个增长,一是实际利用外资额同比增长近两倍,在中部六省排第一位;二是城乡居民收入增速均在两位数以上;三是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同比增长5%左右。三个下降,一是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水平降低幅度超过全国平均水平;二是单位地区生产总值的二氧化硫和化学需氧量等主要污染物排放水平实现下降5.6%的预期目标;三是煤炭百万吨死亡率下降。三个回落,一是一般预算收入增速回落较大;二是工业增加值增速同比回落3个百分点左右;三是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同比小幅回落。
  全年经济运行呈现出以下突出特点:
  一是市场形势总体向好,但不确定性因素仍然存在。支持我省经济高位运行的投资、消费、进出口需求因素均有较强拉力,特别是煤焦等主要原材料市场价格止跌回升,消费品市场和进出口趋于活跃,增强了对我省产业的拉力。但是影响我省经济稳定运行的矛盾依然存在,煤焦铁市场供求总体上处于饱和状态,不确定因素仍然很多,产业发展仍面临着许多困难。全省经济运行出现大的波动的隐患犹存。
  二是产业结构继续优化,但淘汰落后生产能力的难度有所加大。全省产业结构优化和升级快速推进。今年继续展开的煤炭资源整合“三大战役”、焦炭行业的整顿及化产回收加工、冶金工业的特种钢发展、电力工业热电联供和煤矸石发电、现代煤化工以及材料工业、装备制造业等产业的快速发展,使一些落后的生产能力置换为先进的生产能力,工业的结构优化和产业的新型化取得新进展。旅游业持续成长,旅游总收入同比增长47%,是我省旅游发展史上增长速度最快的一年之一。但是受煤炭、焦炭、冶金、电力、煤化工以及建筑材料产品的市场价格回升影响,淘汰落后生产能力,特别是“五小工业”困难加大。
  三是企业总体盈利水平提高、竞争力增强,但发展不平衡加剧,结构性亏损增加。新一轮的国企改革,使企业适应市场竞争环境的能力提高,企业自主创新和市场竞争力增强。煤炭、冶金、电力、化工等行业消耗降低,效益明显提高。预计全年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税增长24%以上,实现利润增长32%以上。但是,受落后产能过大以及市场需求变化等多种因素影响,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亏损额和亏损面扩大,特别是焦炭、建材、纺织等三个行业增亏幅度明显加大,继续深化企业改革,调整产业结构的压力仍很沉重。
  四是投资增量结构明显优化,但存量结构仍不尽合理。港、沪招商引资洽谈会项目、“两区”开发项目以及宏观调控的政策导向作用显著,带动投资增量结构发生明显变化。投入农业、农村和生态环保建设的资金明显增加,“三农”投资增幅预计超过30%,第二产业投资在总量略有下降,在煤、焦、铁等传统产业投资增速大幅度回落的同时,新型支柱产业投资大幅度增加,工业内部投资结构明显优化,煤化工行业的投资增幅达到82%,是去年增幅的2.3倍,装备制造行业投资增长84%,是上年增幅的4.3倍,材料工业投资增长29%以上,是去年增幅的3.2倍;第三产业投资增幅基本稳定。同时,内涵效益型投资加快,全省城镇以上固定资产投资中技术改造投资同比增长73%左右。尽管投资增量结构合理调整,但是从投资总量来看,旧有投资格局尚没有显著变化,投资总量仍然偏重于煤焦铁等传统产业领域,相对于四大新型支柱产业的拉动力还不够充分,尤其是投资对工业结构调整、转变增长方式、循环经济发展的拉动力还不够集中。同时,信贷投放仍过多地集中在了大型和特大型企业,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仍未明显缓解。
  五是农业和农村经济健康发展,但农民增收难的问题仍未彻底缓解。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和农业生产资料增支补贴政策等各项支农惠农政策措施全面落实,有效调动了农民种粮积极性。今年粮食产量是我省历史上第四次突破百亿公斤。“万村千乡工程、信福工程、双百工程、三绿工程”四大工程的实施,加快了我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一千多个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大力深化结构调整,培植优势产业,加强科技运用,转变增长方式,农村经济与社会发展进一步协调。但是,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不强,整体素质不高;农产品加工没有突破性进展,缺乏品牌和龙头企业;农业基础设施和先进物质技术装备投入不足;农民增收困难等是解决我省“三农”问题的重要环节。
  六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取得积极进展,但节能降耗压力仍然突出。经济与社会发展更趋协调,发展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更趋统一。城乡居民生活质量进一步改善,城镇化进程加快,房地产市场趋于理性,居民生活环境、卫生医疗、社会保险和就业等群众最关心的重大民生问题得到进一步解决。但是未能实现全年节能目标,经济增长与生态环境保护的矛盾仍很突出。

  二、对2006年经济运行质量的几个基本判断

  2003年以后,由于国际国内能源原材料市场复苏,我省经济出现了快速增长的势头。这种由于市场阶段性需求造成的价格虚高而拉动起来的地区生产总值的高速增长,具有虚拟性、不确定性,是不可持续的。去年以来,随着中央宏观调控的加强和我省落实中央宏观调控措施的逐步到位,全国和全省市场主体的心理和行为逐步理性化,经济运行成功克服了由偏快转为过热的倾向。这是影响今年我省经济运行质量和特点的大环境、大格局。
  (一)经济增速放慢,但全省经济增长仍属高位运行区间。
  今年全省地区生产总值增速为12%左右,低于“十五”期间的年均增长速度,也低于上年同期水平。这是全省认真贯彻中央宏观经济调控决策,努力防止经济由过快转为过热的结果。总体判断,经济增速仍属高位运行区间。首先从经济运行周期来看,我省经济增长从2000年开始提速,到2004年出现高峰,从2005年开始进入温和调整期,目前正处于短经济周期由扩张到收缩期的转化阶段,但综合来看,依然属于高位增长区间。其次从纵向比较看,在过去的1981-2002年的22年间,我省地区生产总值年平均增长速度为8.9%,“十五”期间,我省经济增速明显加快,年平均增长速度达到13.1%。从经济增长的历史变化轨迹来看,我省经济增长速度出现了逐级抬高的趋向,波动幅度出现了逐步平稳的趋向。目前我省经济增长波动中轴线位于11.6左右。就今年12%左右的增长速度来说,仍处于高位增长区间。再次从横向比较看,我省1981-2002年地区生产总值平均增速低于全国0.6个百分点,而“十五”后三年变为高于全国年平均增长速度。今年我省地区生产总值增速仍高于全国水平1个百分点,虽然在中部排位靠后,但是历史地、综合地判断仍处于高位运行区间。
  (二)企业亏损额增加,但总体发展后劲增强。
  今年以来,我省焦炭、建材、纺织等行业增亏的原因,主要是煤电油运和其它原材料价格全线上涨,但由于这些行业产能相对过剩,特别是落后产能比重过高,市场竞争激烈,成本上升难以通过自身产品价格上升消化,因此,形成了行业再生产循环“高进低出”的局面,利润空间受到了挤压。面对这种状况,我省加大了焦炭行业清理整顿和淘汰落后产能力度,进行了行业自律和价格自律,大力发展铝镁合金、高性能磁材和新型环保材料,并以“三个企业方阵”77个骨干企业(项目)为龙头,进一步推进大企业、大集团战略,促进产业规模效益的提高。特别是省属国有企业改革,加快了省属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企业产权日渐明晰,制度不断完善、机制日益灵活,产权交易逐步规范。同时,通过各项政策措施积极引导企业由外延扩张型向内涵效益型转变,企业的技术改造投资不断增加。但是,这些重大战略举措要转化为企业效益,还需要一定的时间和过程,可以断定,随着这一系列举措的不断落实,企业成本将逐渐降低,竞争力会不断提高,亏损状况将逐步缓解。
  (三)招商引资效果会在明年集中体现,将极大地促进经济总量增长和产业结构优化。
  第一,我省今年投资增幅下降与投资方向的调整密切相关。投资增幅回落的原因主要是企业不能及时根据调控政策转变投资方向,应对市场和政策变化的能力不强。在国家和省一系列宏观调控措施出台后,我省能源原材料行业初级产品市场准入门槛有所抬高,而新兴产业准入条件放宽,政策向支持产品深加工和产业链延伸以及循环经济发展的方面倾斜,但是各投资主体特别是民营资本、部分企业尚未适应形势变化,投资方向的调整尚未到位,使得全省相当一部分从传统产业领域撤出的资本暂时失去投资方向。除投资结构性调整原因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招商引资效果有一个释放期,一般在一年多的时间才能达到高点,实现峰值,所以,我省大量的招商引资效果在今年还没能够充分显现。
  第二,招商引资将使明年投资增速提高,带动地区生产总值和财政收入较快增长。今年,我省成功举办了“港洽会”、“沪洽会”,合同协议引进省外、境外投资项目近600个,协议引进外资折合人民币近4000亿元。保守预计,明年将到位50%约2000亿元,已大于2005年全社会固定投资总额。根据山西投资与经济增长的历史规律初步测算,预计这2000亿投资将拉动地区生产总值增加800亿元左右,带动财政增收150亿元左右。如果将外资注入的投资乘数效应合并计算,再考虑“两区”开发和重点工程的投资放大作用,其效益将更为可观。
  第三,招商引资项目将极大地加快我省产业结构调整进程。在“港洽会”上,共签订经济合作项目347个,引资额364亿美元,其中煤化工、装备制造、材料工业、旅游业等四大新兴产业签约项目数、引进资金额分别占到总额的51%和61.2%。特别是我省具有独特发展潜力的煤化工项目签约39个,引进资金高达135.2亿美元,占总项目近三分之一和引资总额的一半以上。通过这些项目引导,有效地引导民间资本、银行贷款改变了投入方向。随着宏观调控的进一步深入和我省“十一五”重大战略和重大任务的部署到位,我省传统产业投资比重高于新的支柱产业、国有投资高于非国有投资的现象将会逐步缓解,产业结构优化进程将显著提速。
  (四)新的支柱产业产品出口占据“半壁江山”,出口产品结构正在快速优化。
  近两年来,由于国际市场的变化和国家限制"两高一资”产品出口,政策由出口退税到增加关税,我省出口增长也由高到低、由正到负,进入增长低谷。今年以来,随着新兴产业的不断崛起,我省着力加大出口产品结构调整力度,使出口增速“扭负为正”,预计全年将如期完成目标任务。这种状况表明,我省出口产品经过两年的结构性调整,已经逐渐步出战略性的调整期。其主要表现在历来占据出口总额半数以上的传统的煤、焦、金属镁三大出口产品占比缩小,而新兴产业产品占比达到出口总值的56.35%,超过半数,且呈现迅猛发展趋势,增长47.4%,拉动全省出口增长19个百分点。其中不锈钢板材、钢铁管附件、计算机零附件、玻璃器皿已成为新的骨干出口产品,年底预计将突破亿美元大关,太钢集团出口总额已超过10亿美元。
  (五)节能降耗压力尤存,但政策效应已逐步显现。
  今年上半年,虽然我省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水平降低幅度超过了全国平均水平,但能耗降低不明显,节能降耗压力较大。其中原因,一方面是因为我省是煤炭电力大省,煤、焦、电等初次能源和中间能源产品占比较大,以高耗能行业为主的传统产业贡献了主要的地区生产总值,被称为“烧出来的GDP”。并且随着重化工业化进程的加速,国际国内市场的需求客观上刺激了高耗能产业的持续扩张,使得节能降耗工业压力十分巨大;另一方面是因为企业能源产品本地容易取得、价格低廉,能耗在企业成本中占份额相对较小而节能降耗成本巨大,因而缺乏节能降耗动力,没有树立节能降耗观念。同时“五小企业”目前尚未彻底关停,客观上存在管理失控,检查不严的情况,企业没有形成完善的节能机制,也是形成能耗高的主要原因。
  面对这种状况,我省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扎实推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努力建设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全省经济结构调整工作会议,提出了“六个结合”的要求,通过土地、投资、环保、项目审批等法规、行政和经济手段“三管齐下”,区别对待,有保有压,大力促进经济结构的调整,在坚决抑制高耗能、高污染和产能过剩行业盲目扩张,淘汰落后生产能力、遏制低水平重复建设的同时,支持有利于资源整合、有利于提升产业素质和产业结构层次。通过一系列重大部署,在存量和增量两方面促进了产业结构和企业结构的优化和提升,自觉对煤炭行业实行“零增长”,焦炭行业实行负增长,冶金行业在总量调控的同时着力进行产品结构调整,电力工业鼓励热电联供和煤矸石发电等,坚决淘汰落后的生产力。同时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煤炭外在成本的内在化,将进一步推进全省清洁生产、节约型社会和循环经济的发展。预计这一系列政策效应将在今后逐步显现,节约型社会、节能型企业将大量涌现,节能降耗将取得突破性进展。

  三、2007年全省经济调控重点

  综合各主要相关机构的预测,2007年世界经济增长率将在3.9%-4.9%之间,这一速率仍是20世纪70年代以来发展最为强劲的时期。从国内目前情况看,经济发展总体上处在潜力较大时期。明年国家仍继续实行双稳健政策,宏观调控的基本方向是“稳政策,推改革,降能耗,调结构,重民生,促和谐”,所以我省经济发展的外部环境仍然较好。特别是中部崛起、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试点等政策的实施,我省将面临良好的政策机遇。刚刚结束的全省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了“又好又快,好中求快”的发展战略意图和目标,并决心在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推进循环经济等方面取得积极成效。随着明年各项重大战略举措将继续扎实推进、实现重点突破,旅游、汽车、连锁商店与物流配送等新型业态热点消费将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国企改革的纵深推进将有效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新农村建设、就业、社会保障等举措,将促使城乡居民收入继续提高。在这些因素的综合作用下,预计明年全省经济增长仍将呈现高位稳定增长的态势。
  针对全省现阶段经济运行的突出矛盾,明年重点在以下方面推进经济发展
  一、调动各方积极性,组织好各方力量,充分利用经济、行政、法律手段,全面深入推进新型工业化和特色城市化的双轮驱动战略,深入推进煤炭行业资源整合,提高产业集中度和整体素质的“三大战役”、培育大企业大集团的“三个方阵”、建设蓝天碧水的“三大工程”、国企改革的“三个一批”和国家煤炭的“三个基地”等已经安排部署的重大战略性举措。
  二、部署和大力推进技术进步与科技创新、旅游业、水资源保护与利用、新农村建设和信息化建设等方面的战略举措。
  三、建立招商引资的长效机制,完善项目储备库,使项目建设步入“研制储备一批,开发建设一批,调整淘汰一批”的轨道。
  四、结合我省实际,贯彻中央宏观调控决策,调整结构,转变增长方式,从以下六个方面实现突破:
  (一)在淘汰落后生产能力,节能降耗、防治污染方面实现突破。
  根据我省落后生产能力所占比重较大的情况,加大淘汰“五小企业”和产业中的落后生产能力。研究制定产业结构调整政策的实施细则,鼓励煤炭高效集约开发、洁净高效利用、加工转化和兴办新兴产业、地面绿色产业。鼓励电力企业发展以中煤和煤矸石为燃料的综合利用发电机组,加快先进脱硫、脱硝技术应用和改造。鼓励焦炭企业化产回收。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严格实施环境影响评价和排污总量控制制度,完善能耗公布制度,加大环保执法力度,认真解决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列入全国空气污染最严重城市行列的市要加快退出步伐。加强重点流域、重点地区和重点企业的污染治理。将地区生态效益列入重点考核范围。
  (二)在新型支柱产业和大型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方面实现突破。
  积极跟进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加大煤炭、焦炭、电力、化工四个传统产业的结构性调整。通过企业“三大方阵”和工业企业的改制,进行结构的存量调整。针对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措施。一方面要对利润下降幅度大的企业加大改革力度,剥离企业办社会职能,调结构、降成本、增效益;另一方面对长期亏损企业,加速整改、撤并、破产等进程,扭转工业企业亏损的局面。落实鼓励企业技术创新的各项措施,对“保”的鼓励发展的项目,在土地、水、电等方面优先安排。结合招商引资和“两区”开发,将国外资本、民间资本吸引、引导到我省重点发展的新兴产业上来。
  (三)在建设“新农村”、拓展消费渠道、提高消费水平方面实现突破。
  加大公共财力投入、农村的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投入的力度,重视发展现代农业,加强分类指导,加速推进新农村建设试点工作。积极探索农村双层经营承包制和以工补农、以煤补农和以城带乡的具体实施办法。特别要加大“两区”新农村的建设力度,实现农产品加工的新突破,确保实现“三年打基础、五年上台阶”的目标,为“十年大翻身”奠定基础。从新农村建设的规划入手,配合新农村建设街巷硬化、村庄绿化、环境净化、路灯亮化、民居美化工程,积极拓展农村消费市场,大力发展商业连锁经营和物流配送,建立城乡一体的销售服务体系,加速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
  (四)在“港洽会”、“沪洽会”和“两区”开发项目落实方面实现突破。
  抓好招商引资的“合同履约率、资金到位率、项目开工率”。围绕“三率”出台鼓励政策。各政府行政部门,形成项目前期工作与具体落实的“零距离”衔接、推进、协调机制。按照国家产业政策和核准权限对项目逐个梳理,对产业政策鼓励类的快速推进,允许类的积极争取,限制类的调整改进,重新报批。需要上报国家核准的项目,加快前期准备工作。沟通政府、银行、企业三方关系。根据资金到位情况进行项目的动态化调整,增补新项目。
  (五)在进出口结构改善方面实现新突破。
  将进口增速的提高作为促进对外贸易的重点,通过省内产业政策引导,不断优化进口产品结构。规划、建立多样化的出口产品基地,加强山西产品品牌在境外的影响力,改变“出口贴牌”局面。研究在太原等中心城市经济开发区和工业园区内设立出口专属加工区、在太钢不锈钢工业园内设立保税物流中心的可行性。要积极争取国家在煤炭出口方面给予我省与东南亚各国的直接贸易政策。同时,建立和完善大同、临汾等主要城市陆路口岸,促进周边国家和地区与山西的直飞贸易往来。
  (六)在构建和谐山西方面实现突破。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构建充满活力富裕文明和谐稳定山川秀美的新山西为目标,坚持以人为本,让广大人民群众都能享受到改革发展的成果。要千方百计帮助农民增收,解决好山区移民的生产就业和生活出路问题,解决好农民看书报难、看电影难、看戏难、收听收看广播电视难的问题。将义务教育全面纳入财政保障范围,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多渠道、多方式增加就业岗位,解决好城镇居民住房难、就医难的问题,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有效调节过高收入。加快对采煤沉陷区和煤矿棚户区的治理改造,改善百万矿工居住生活质量。

本文来源:山西经济日报》;本文作者:山西省政府经济研究中心经济运行分析课题组

太原道制作 http://www.tydao.com ( 2007-04-05 )

太 原 道 >> 晋阳书屋·山西纪实

山西地域文化第一站:太原道 >> 山西纪实 

国际域名:http://www.tydao.com    

山西旅游    山西民俗    山西民歌    山西名人    晋商文化    山西纪实    山西文史    太原文史    太原沧桑    大同烟云    文化论坛

太 原 道 >> 山西纪实 ∣ 本站导航 ∣ 更新记录 ∣ 版主介绍 ∣ 制作手记 ∣ 给我留言 ∣ 给我写信 ∣ 加入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