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 原 道 >> 山西纪实 ∣ 本站导航 ∣ 更新记录 ∣ 版主介绍 ∣ 制作手记 ∣ 给我留言 ∣ 给我写信 ∣ 加入收藏

太原道:http://www.tydao.com

山西旅游    山西民俗    山西民歌    山西名人    晋商文化    山西纪实    山西文史    太原文史    太原沧桑    大同烟云    文化论坛
山西瓷器掠影

  山西瓷器制造业历史悠久,规模宏大,且遍布于全省各地。后人在平定窑、浑源窑、榆次窑等处都发现过大量隋唐时期属北方白瓷系列的白釉碗碟。

    北宋时期,朝廷曾在太原设立过官窑。1936年,在太原坝陵桥一带曾发现瓷器仓库一处,内藏瓷器百余件,并伴有“大宋河东路窑场”的铜印一枚。太原瓷家陈格曾制造出一种“交釉瓷”,其花纹搅拧,灰白相间,犹如木之年轮,故又曰“木理纹瓷”。此时,山西瓷窑已分属于定州窑、磁州窑、耀州窑、钧窑系统。元代霍州窑有一位叫彭君宝的名匠,始效仿定州窑,后推陈出新,青出于蓝,终创出了“新定”,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霍窑”或“彭窑”。这一时期,由于煤炭的普遍使用,为山西制瓷业的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遗憾的是,由于山西一带宋初仍为北汉辖治,赵匡胤三下河东,久攻未果,故在评审御窑时,不在范畴之内,使之失去了一次难得的发展机遇,五大名窑皆布周边,而如介休洪山窑这样的出品在当时已达到了相当水平,毫不逊色于入围者。

    进入近代,随着高岭土的不断发现及窑口的相继设立,山西的瓷器产量有所增加。光绪三年(1877年),晋城县窑儿村发现瓷土,至光绪十一年(1885年),瓷器已为该县大宗输出品。较之外省出产,山西瓷器多为粗瓷品,从历史的角度审视,其进步仅是数量上的。另外,山西的陶器窑口更是量大,除晋北右玉、怀仁两县的碗坛缸瓶等销往绥远外,其余均在本省。

    到抗战前夕的1936年,全省有陶窑123户,分布于临汾、潞城等25县,资金总额11万元,工人530人,年产各类陶器2637万件,产值9019元。瓷窑则有217户,分设于介休、平定等48县,其中保晋公司阳泉铁厂附属瓷厂、西北窑厂、工业专门学校三家为官窑。为鼓励细瓷生产,1918年,山西工业试验所窑业部设立了细瓷部,并由景德镇聘请两位技师前来指导生产。当时瓷土的来源地是太原西山冶峪、东山的孟家井,还有静乐等地的石英,成品是一些日用品。保晋公司阳泉铁厂附属瓷厂的细瓷产品曾于1929年在上海举办的国货展览会上获得优质奖。1933年,西北实业公司在太原大北门建立的西北窑厂,采用了先进的“倒焰窑”生产工艺,月产3万件日用细瓷,工人达400余名。1936年,全省瓷器生产总值为222万元。抗战爆发后,官办关门,民办窑厂也相继停业。 

本文来源:;本文作者:介子平

太原道制作 http://www.tydao.com ( 2007-06-28 )

太 原 道 >> 晋阳书屋·山西纪实

山西地域文化第一站:太原道 >> 山西纪实 

国际域名:http://www.tydao.com    

山西旅游    山西民俗    山西民歌    山西名人    晋商文化    山西纪实    山西文史    太原文史    太原沧桑    大同烟云    文化论坛

太 原 道 >> 山西纪实 ∣ 本站导航 ∣ 更新记录 ∣ 版主介绍 ∣ 制作手记 ∣ 给我留言 ∣ 给我写信 ∣ 加入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