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 原 道 >> 山西纪实 ∣ 本站导航 ∣ 更新记录 ∣ 版主介绍 ∣ 制作手记 ∣ 给我留言 ∣ 给我写信 ∣ 加入收藏

太原道:http://www.tydao.com

山西旅游    山西民俗    山西民歌    山西名人    晋商文化    山西纪实    山西文史    太原文史    太原沧桑    大同烟云    文化论坛
《侯马盟书》与大家张颔

  2006年1月1日,中央电视台《大家》栏目播出了张颔先生的专访。张先生是山西入选此栏目者第一人。近日,他的《侯马盟书》由山西古籍出版社再版,距此书之初版这已过去整整三十年了。

  出生于1920年的张颔先生,父母早逝,家境寒素,虽命运乖舛,百事艰辛,却嗜文史成癖好,苦读书为瘾性。上世纪30年代先生在杜任之身边做干事时,开始接触社科书籍,郭沫若《中国古代社会研究》一书中引用的彝器铭文引起了他的兴趣,此为先生古文字、考古学研究之肇始。这让人想到了另一位具有同样经历的考古学家贾兰坡先生。而张颔先生的成就之地不在周口店,是在侯马。

  1965年冬,因工程建设需要,文物部门抽调全国力量在侯马发掘,时任中科院山西考古研究所所长的张颔先生则兼任侯马东周遗址发掘队队长。此间遗址发掘出土了带有大量朱书文字的石片五千余件,对上面黄豆榆钱般大小、扶乩天书般难识的文字,时人一筹莫展,无以辨认,但经张颔先生析心整理,反复琢磨,认定其为盟书。

  “盟书”又称“载书”。盟誓乃春秋时代盛行的一种政治活动,有天子与诸侯间的盟誓,有诸侯间的盟誓,也有卿大夫间的盟誓,其目的或为和平相处,或为共同对敌,并通过这一政治斗争形式相互制约,协调关系。此盟书便是晋国卿大夫之间订立的盟誓言辞。盟誓时照例要举办庄严仪式,杀牲歃血,宣读盟辞,誓盟后一份誓辞作为存照庋藏于盟府,一份则作为图谶坑埋之,侯马盟书即为瘗匿地下的那份。

  文献中多次记载有东周各国的举办盟会活动的事实,但有关誓盟的文句却知之甚少,1942年前后,河南沁阳在修建公路时曾有过类似盟书的“沁阳石黑”墨书石片之出土,却既不知具体的出土地点,也无有摹本,且散佚待尽,故侯马盟书的发现,意义非同小可。这是我国发现的最早一批官方文书实物标本,也是最早使用毛笔书写文字的实物证明,史料及书法价值皆高。为此,张颔先生很快写出了名曰《侯马东周遗址发现晋国朱书文字》的文章,此文与郭沫若的《侯马盟书试探》一文同时在1966年《文物》第二期上的发表,在学术界引起了不小的反响,之后,唐兰、陈梦家等也先后发表了探讨性文章。此项研究尚待深入,“文革”便开始了。浩劫祸祟有堪、屯难横事未靖之时,由于国家文物局局长王冶秋的干预,张颔先生于1973年又投入到了对这批盟书的查考钩稽中来,焚膏继晷一载,磨杵成针有型,最终把几千件盟书残片全部辨认了出来,考古学及古文字学的巨制——《侯马盟书》于1976年12月随之诞生。此书不仅是侯马盟书资料的集大成者,且是盟书研究中考古学、古文字学与历史学三者相结合的学术专著。它对盟书性质、内容及各方面的论证,成为春秋史乃至先秦研究的必读书之一。此书出版时的署名是张颔先生单位的名字,时代使然,不过2006年再版时,终于物归原主,算是求得了真实,也弥补了缺憾。1979年,张颔先生又发表了《侯马盟书丛考续》一文,对其进行了更深入的探讨。

  古文字学深奥艰涩,莫测高深,曾经的甲骨四堂董作宾、罗振玉、王国维、郭沫若,皆为名满天下、万流景仰之大家,张颔先生凭借自学,得要领,开局面,挟泰山,超北海,费力艰难,何谈容易,非宵衣旰食、人一己万精神不可为,非鸡窗夜读、韦编三绝意志不可就。在张老书桌的墙壁上至今仍吊挂着两块水牌,上有毛笔的工整抄录,涉及音韵、天文等方面的内容,张老解释道:都是须强记熟背的内容,待铭篆镌心后则再行更换。先生的研究方法显然承继的是乾嘉学派,于文字之外,兼治训诂、音韵。在他身穿的半旧毛衣上,补缀着几个异色口袋,其中插着一支圆珠笔,装有几张白卡片,凡遇有用知识即随手移录,乘便誊缮,回来后再作归纳总括,分门别类,按古天文、古文字、古代史、古器物、考古资料、青铜器等条目栖止托迹,安居存身,书柜顶端的14只目录匣如今早已满坑满谷,不可胜计。这种积累即便在“文革”关闭牛棚的六七年间也未中断,在整理侯马盟书时,采取的也是作卡片的办法,在其《盟书燃犀录》的笔记中,更是逐日摆问题,写心得,找线索,终于澄清了盟书内容,并加以了分类、论证。他还曾在《毛选》一卷的硬皮之上制作了测象仪,用以观测星宿日影,并与记忆中的古文献资料相印证。侯马盟书中的“历朔考”难题即是通过这样的实验解答的。后来,吸取唐代南宫说的古阳城无影石表,以及元代郭守敬观星台之精华,先生用一块明城墙砖,雕刻成了适于太原地区(北纬38度)观测的小“无影塔”。1990年代初,有关部门曾设想在太原市儿童公园建筑一座十余米高的无影塔,只因十余万元的资金问题,便被搁置“无影”了。此乃后话。

  早在20年前便闻得了张颔先生的大名,此次踵门造访,怀揣着自然是一种崇敬企慕、心悦诚服的意愿。得知也是同邑后,先生浓重的乡音似乎更稠更酽了,从当年李济对介休人为鲜卑后裔的断定说到介休方言里的入声,从王士祯对万历本《介休县志》的评价说到介休图书馆的古籍善本珍藏,从介休城外罗王庄的豆腐说到城内顺城关的玄神楼,捷敏健谈而意犹未尽,下阪走丸处酣畅淋漓,全然不像一位86岁的老人。问及平日的起居,张老坦言,一日不读书就无聊。无聊二字听起来有铿锵激励、沉稳穿云之訇然。先生的博闻饱学、胸罗星宿,大概就是靠得这般点滴功夫成洋洋洒洒,涓埃积累成纷纷扬扬的。

  张颔先生的学问为包括我在内的多数人所不解,他的著作《侯马盟书》、《古币文编》(1985年)、《张颔学术文集》(1995年)等,在由中华书局出版时,皆为手抄影印,因为其中的文字多有不被程式字库录入者。张老先生自称不是书家,更不想以书法沽名,但他的书法却在坊间广泛流布,翩然传扬,为惯家里手、内行知识所称道,好评如潮,啧啧嘉口。先生于书法一路尤善篆文,其书藏头护尾,翕张自如,遒劲峭拔,铁画银钩,这与先生谙熟先秦篆籀字理、了然金石文字演化无不干系。先生书法落款处则为工稳楷书,典雅隽永,幽婉玲珑,字出北朝墓志。从先生的笔墨中,更多看到的是学识修养,器局宇量,而非技巧艺能、水磨之功。先生于盟书摩挲日久,于古文研究至深,潜移默化,春风化雨,“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的道理,在先生身上又一次得以印证总验。2004年秋,西泠印社正邀张颔先生为“社员”,此乃这家国内历史最久、影响最大的金石书法篆刻学术性团体成立百年来入邀的第一位山西会员。

  《侯马盟书》撰写时由于是在“文革”后期,受到极左势力的多次干扰,要求其“突出儒法斗争”,把盟誓的主盟人树立为“法家”形象,并以此证明所谓的“晋国已彻底解放了奴隶”对此妄言,先生未予采纳,坚持了科学态度,使全书内容做到了完整精确,形成了缜密的体例与完善的系统。这对一个刚从牛棚中解放出来,心有余悸者而言,实属不易,难能可贵。先生后来还撰文,对山西省内旧志中臆造古迹的现象予以了痛斥,认为此乃妆点名胜、贪载传奇之不齿行为,且列举了大量事实予以驳斥与证明,这篇旧文对时下各地愈来愈烈的附庸风雅、牵强附会现象具有警戒作用。严谨审慎,存真求实,这既是先生的治学态度,更是其为人之道。

  1999年11月,张颔先生八十大寿时,山西省文物局及山西省考古研究所为其从事考古工作五十年暨八十华诞举办了学术资料及书画作品抽样展,期间,群贤毕至,少长咸集,贺电贺信更是飘飘洒洒,纷至沓来。日本东京大学松丸道雄在贺电中称:“由于1978年日中两国恢复国交,中国学术界的消息渐渐传到我国,先生的令名立刻就以代表中国古文字学界的研究者闻名我国,普遍著称于我国的学术界。其研究范围以商周青铜器铭文为首,涉及到泉币文字、玺印镜铭、盟书等许多方面。可谓充分掌握一切古文字资料全领域,环视斯学,几乎无人能完成如此全面之研究。而且先生的贡献不限于学问,在书法、篆刻等与古文字关系甚深的艺术方面,先生精妙入神,这一点是现代学者所未能企及也。”  

本文来源:《太原日报》,本文作者:介子平

太原道制作 http://www.tydao.com ( 2007-04-05 )

太 原 道 >> 晋阳书屋·山西纪实

山西地域文化第一站:太原道 >> 山西纪实 

国际域名:http://www.tydao.com    

山西旅游    山西民俗    山西民歌    山西名人    晋商文化    山西纪实    山西文史    太原文史    太原沧桑    大同烟云    文化论坛

太 原 道 >> 山西纪实 ∣ 本站导航 ∣ 更新记录 ∣ 版主介绍 ∣ 制作手记 ∣ 给我留言 ∣ 给我写信 ∣ 加入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