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 原 道 >> 山西纪实 ∣ 本站导航 ∣ 更新记录 ∣ 版主介绍 ∣ 制作手记 ∣ 给我留言 ∣ 给我写信 ∣ 加入收藏

太原道:http://www.tydao.com

山西旅游    山西民俗    山西民歌    山西名人    晋商文化    山西纪实    山西文史    太原文史    太原沧桑    大同烟云    文化论坛
气壮山河的襄汾文化

  去年以来,因为探讨地域文化,我一次又一次走进襄汾。每去一次,我的心灵就受到一次震撼,襄汾历史文化深厚的底蕴和迸溅的活力激荡着我的胸襟,即使对之顶礼膜拜,也难以表达我的敬重之情。

  近年,我们山西人常自豪地说:华夏文明看山西。临汾人则承接着这种自豪说:山西文明看临汾。这没有什么大的出入,晋南是古中国的摇篮,是华夏文明的根祖,而平阳就是这个摇篮和根祖的中心。平阳乃临汾的旧称,说临汾是文明的源泉自然无可非议。如今,我则要接续着前面的话题说:临汾文明看襄汾。或者说,襄汾文化,气壮华夏。

  丁村人:为中国人争气

  丁村人,于今我们大家都不陌生,走进中国历史博物馆我们会看到其中有着丁村人的合法席位。其实,所谓的丁村人只是3枚儿童牙齿化石和一块幼儿右顶骨化石。即使加上在此地发现的2005件石制品和28种动物化石,5种鱼类化石,在中国考古发现的大观园中也是微不足道的。可是,就是这微不足道的发现,屡屡走进考古学家的笔下,而且尚能跻身中国历史博物馆,这就是一件奇事了。

  考古学家贾兰坡先生在《中国大陆上的远古居民》一书中写道:“当丁村人在那里居住的时候,河身不但比现在宽得多,河水也比现在既大且深。”考古学家裴文中先生也在《中国原始人类生活环境》中说:“当丁村人在汾河岸上居住的时候,汾河不像现在那样,河水湍急而混浊。当时汾河水应当很大很深,还可能比较清些,流得比较缓慢一些。至少在河湾处有深而静的清水,河旁边有茂密的水草,水里游着巨大的鲤鱼和青鱼。当时丁村附近的气候比现在还要温暖一些……”原来,丁村人的发现让考古学家由此探视到了一个远古的时代。这是丁村人引人注目的原因吗?还不是。

  让丁村人举世注目的是他面世出土的时间。上世纪50年代初,国际上刮起了一股“东方文化西来”风。说什么我们中国人断了代,现在的人是从西方土地上迁移过来的。人家敢于这么蔑视我们,是因为自北京猿人发掘后,至现代人之间我们再没有考古发现。既然没有实证,怎么能说明你的祖先一脉相承,传续至今?我们可以不服气,但是,只能生闷气。恰在此时,丁村人面世了,虽然仅仅是3枚幼儿牙齿化石,但是,它们正好是10万年前的古人类化石。这说明北京人之后,我们古国的大地上仍然生活着先祖,我们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继往开来,我们勿须高声喧哗,那鼓吹“东方文化西来论”的人就哑口无言,羞色满脸了。

  陶寺遗址:让尧都平阳有了底气

  尧都是临汾历史上最为光彩的写照,至今临汾人仍引以自豪。

  这似乎是不争的事实,因为各种典籍均有记载。《帝王世纪》记载:“帝尧,陶唐氏、祁姓也……都平阳。”《通鉴外纪》也记载:“帝尧,帝喾之子,姓伊祁,号陶唐,都平阳。”临汾古称平阳,当然也就是帝尧都城了。临汾人以尧都为荣是顺理成章的事情。

  然而,这光荣因为缺少考古实证也遭遇了尴尬。山东的定陶因为与陶唐的陶搭界,而以尧都自居;河北的唐县则因与陶唐的唐有缘,也以尧都相称。一时间,尧都变得扑朔迷离,仁者见仁,智者见智。面对这种状况,临汾人想说句大话,可是缺乏证据,少了底气!

  今天,临汾人当然可以理直气壮地说:临汾才是古尧都!因为我们有了底气,是陶寺遗址给了临汾人大声发言的胆量和气魄。上世纪70年代,陶寺墓葬开始发掘,大量的文物出土了。考古学家将这些墓葬划分为三类,其中大墓9座,最为突出的有5座。这些墓中撒满了朱砂,随葬物在一二百件以上。闻名中外的龙盘就是在这里发现的,还有鼍鼓、特磬、土鼓、彩绘木案等物品。中型墓90座,也有随葬品,但是,比之大墓就差多了。小型墓最多,达到610座,可是没有任何随葬品。由此大家达成共识,这说明当时等级分化明显,国家的雏形已经出现。而这个时期,考古界公认在4000年至4500年之间,也就是属于龙山文化晚期,说穿了恰逢尧舜禹时期。

  陶寺遗址:让尧都人无奈的脸上挂上了喜色

  发掘继续进行,成果不断展示。2000年以后,陶寺遗址的发掘更让临汾人,乃至国人露出更大的喜色,这里发现了尧时期的古城址。如果说墓葬的发现只能证明国家的形成,无法判断都城的实有。那么,这一回都城不再是虚幻的了,而是实有的了。陶寺遗址在一步步为尧都古城的真实存在提供佐证。

  最有力气佐证是“观象台”的发现。在陶寺中期大城东南面,考古学家挖掘出11个夯土列柱,列柱间形成了10道缝隙。这些缝隙围绕台基中心展开,像是一个扇面正好对着崇山的各个山峰。经过多次观测得知,古人在这里观察太阳出山时的变化,以此确定季候节令。此时,《尚书·尧典》的“敬授民时”跳出发黄的书卷,成为一件不容否认的事实。原以为成书于战国年代的《尚书》不过是记录了一些传说,因而不少史学家都将尧舜那时列为史前时期,现在看来这种列法有违事实。尧舜那时是一个真实的年代,而且为中国的文明,乃至人类的文明做出过突出的贡献!陶寺遗址,又为尧都提供了新的亮点!

  赵康古城:记忆了晋国称霸的豪气

  有一块山西文物保护标志的牌子在襄汾县已经伫足很久了,上书:赵康古城遗址。

  确切地说,赵康古城遗址应是以晋城村为中心的周围18平方公里,其中包括扬威、史威、习礼、师庄、北柴等10个村庄。如今在北边和西边还可以观瞻到古老的城墙,城墙内外皆有晋国遗存的历史古迹。师庄,乃申生、重耳、夷吾兄弟拜师读书的地方;习礼,为晋大夫朝见国君前学习礼仪的殿堂;牛席村则是晋国储备粮草、饲养牲畜的厩库;史威村、扬威村自然是晋文公城濮之战凯旋归来,检阅上、中、下三军的兵营。走进晋城还可以找到晋献公的斗鸡台,骊姬的梳妆台以及晋文公的点将台旧址……一个古镇收藏了远去的历史景观。

  关于晋国的中心都城,近年来史学专家都把目光投向翼城、曲沃、侯马以及襄汾一带。那襄汾处于何种位置?司马迁在《史记》中写道:“献公八年,乃使尽杀诸公子,而城聚都之,命曰绛,始都绛。”这是说,晋献公派人去车厢城杀死了众多公子,并且建造都城,改名为绛,从此定都于此。据考证这个绛就是故绛,即今赵康镇一带。在故绛,晋国共历8君,前后为85年。85年,在晋国漫长的历史上虽然不足挂齿,但是,这期间晋国却开创了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辉煌。

  晋国的辉煌是从祸乱起步的。晋献公征战到骊戎国后,娶了国君的两个女儿:骊姬、少姬。骊姬生有一子奚齐,她要奚齐继位,便设计谋害了世子申生。申生死后还有重耳、夷吾,她又诬告二子和申生是同党,命人捕杀,迫使二子逃到国外。晋献公去世后,奚齐继位了,但被大夫里克杀死。里克主张公道,又杀了继位的少姬之子卓子。几经变乱,在外逃亡19年的重耳回国继位,这就是晋文公。晋文公礼贤下士,任用能臣,很快使国家和谐安定。进而出兵平息了周室的变乱,成为天子的得力臂膀。接着,城濮之战一举打败不可一世的楚国。晋军征战归来,周天子派兵相迎,并下令晋文公可以冠领各诸侯国。从此,晋国登上了霸主地位,创造了晋国史上最光彩的一页。

  而这最为光彩的一页就是在襄汾写就的。如今,走进史威、扬威等村落,似乎仍能感受到晋文公号令各诸侯国的满身豪气。

  三公旧村,收藏着赵氏孤儿的义气

  《赵氏孤儿》是一出戏剧。由于是戏剧便唱得家喻户晓,人人皆知。

  其实,登上戏台的《赵氏孤儿》是真实的历史。晋景公的时候,司寇屠岸贾掌握了朝中大权。但是,赵家势力雄厚,他难以为所欲为,便上奏国君要捕灭赵族。凑巧,晋景公也感到赵家权势过大,有意要削弱,便准奏了。可是,杀人灭族总得找个说法呀!屠岸贾找到的借口是,赵家曾经杀了晋灵公。杀死晋灵公是赵盾干的,时下赵盾早去世了,这笔血债居然要他的后世子孙偿还,这借口有点荒唐,可是这荒唐的借口晋景公居然应允了,赵家面临着血光之灾。

  大夫韩厥知道了这消息,秘报赵朔要他逃命。哪知赵朔是个死心眼,居然不逃,只把自己的妻子送进宫去。所幸,妻子是晋成公的女儿,屠岸贾奈何不了她;所幸妻子身怀有孕,赵家企盼生个儿子来日报仇。赵家蒙难了,孤儿出世了。屠岸贾要斩草除根,灭掉孤儿。在这危急时刻,韩厥、公孙杵臼、程婴站了出来,演出了这出惊天地、泣鬼神的仁义大剧。程婴新生一男,愿意献子救孤儿。公孙杵臼愿意为救孤儿献身。谋划好,公孙带着孤儿入山,程婴则去告密。屠岸贾带着程婴去搜捕,一捕就准,将孤儿(当然是程婴之子)摔死在山沟,又乱棍打死公孙杵臼。趁机韩厥从宫中带出孤儿,之后,程婴带着孤儿逃进荒山僻岭牞含辛茹苦,抚养长大。直到15年后,韩厥奏请晋景公恩准,孤儿赵武才还朝袭承父位,而后除了屠岸贾。这感天动地的历史事实走向戏台,唱遍华夏,也唱到了国外,名曰:《中国孤儿》。

  这仁义之举就发生在今日襄汾。可能在孤儿还朝时,晋景公已将都城迁往新田了。但是,赵家蒙难、义救孤儿都发生在襄汾,也就是赵康古城。如今,在襄汾县可以看到程婴故里程公村,且有程氏墓冢;可以看到三公村,据说这是三位义士谋划救孤的旧址。由此地西行不远就是姑射山,山上有个没娃沟,程婴携孤儿逃出后曾在此避难……这些古老的村落早被新屋重叠了,但是,生存在夹缝中的遗迹仍在诉说着昔日的往事,往事里则饱含着中华民族的大义。我们的民族是个见义勇为的民族,为了这个义字,千百年来人们塑造了关公这位义彪万世的楷模。岂不知道,在关公之前,在襄汾古址上,程婴、公孙杵臼和韩厥就将大义镌刻到了历史的峰巅。  

本文来源:《山西日报》;本文作者:乔忠延

太原道制作 http://www.tydao.com ( 2007-04-05 )

太 原 道 >> 晋阳书屋·山西纪实

山西地域文化第一站:太原道 >> 山西纪实 

国际域名:http://www.tydao.com    

山西旅游    山西民俗    山西民歌    山西名人    晋商文化    山西纪实    山西文史    太原文史    太原沧桑    大同烟云    文化论坛

太 原 道 >> 山西纪实 ∣ 本站导航 ∣ 更新记录 ∣ 版主介绍 ∣ 制作手记 ∣ 给我留言 ∣ 给我写信 ∣ 加入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