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 原 道 >> 山西名人 ∣ 本站导航 ∣ 更新记录 ∣ 版主介绍 ∣ 制作手记 ∣ 给我留言 ∣ 给我写信 ∣ 加入收藏

太原道:http://www.tydao.com

山西旅游    山西民俗    山西民歌    山西名人    晋商文化    山西纪实    山西文史    太原文史    太原沧桑    大同烟云    文化论坛
寻访三晋名人故里(四十八):票号鼻祖雷履泰

  寻访人物:雷履泰

  寻访地理:平遥县龙跃村雷家堡

  生于清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卒于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的雷履泰是一位商人。因其在平遥城开设了中国第一家专营异地汇兑和存放款业务的金融机构———日昇昌票号,被后人尊称为我国银行业的“乡下鼻祖”,从而成为我国金融史上一个里程碑式的人物。

  日昇昌是个什么样的票号,道光皇帝为何夸其“汇通天下”?雷履泰是个什么样的人物,乡邻为何送其一块“拔乎其萃”的金字大匾?被余秋雨称为“聪明的山西人”的他有着怎么的聪明和胆略?带着疑问与崇敬,我在历史和现实中寻觅着这位商界巨子的足迹。

  岁月苍苍,雷家老宅湮没于时光之中

  3月2日,和平遥县通讯组王力盛一起,我们来到龙跃村(原细窑村)雷家堡。

  雷家堡是雷履泰出生的地方。想象中的雷家堡应该像许多晋商大院那样厚重、幽深,实地考察却出乎预料。寒风中,除了孤独高耸的门楼能够依稀看出一些晋商大院的影子外,雷家老宅既无高墙,也无深院。

  然而,令人失望的不只是这古屋破墙,还有后人的漠然。按说,在龙跃村,雷履泰该是个家喻户晓的人物,但这里的很多人,包括住雷家老宅旧址上的几户人家对其知之甚少。几户人家中,52岁的王玉禄算是对雷履泰了解比较多的人了,但也是近几年,日昇昌旅游业开发起来以后,才知道雷履泰是那里的大掌柜。

  雷家老宅总共有5个院落,5个院落除了门匾上的刻字各不相同外,大小、结构几乎一模一样。5个院落中,目前只有2个院落住着雷家后人,其他三个院落早在解放前就卖给了外姓人家。

  但眼下,住着雷家后人的两个院落,一个已经折除得不剩一砖一瓦了,一个铁将军把门。听村民们讲,铁将军把门的这户住着雷履泰第四代孙媳胡翠梅。多方打听后,我们在村委会的广播室里找到了胡翠梅。关于雷家历史,81岁的胡翠梅只记得,大她15岁的丈夫雷润泽8岁时就到了日昇昌,别的就什么也说不出来了。

  与雷履泰的“遭遇”相比,日昇昌二掌柜毛鸿则要幸运很多。毛鸿的古宅不但保存得完整,据说,重新修缮后还将作为“名人故居”对外开放。其实,毛鸿古宅所在的邢村(原喜村)离龙跃村只有1公里,1公里的距离怎么能够产生如此大的差异?除了遗憾以外,我们无言以对。

  巧遇贵人,步入商海显身手

  平遥城里的古城书院街11号是雷履泰成名之后建立起来的“新居”。与龙跃村的老宅相比,这里的院落风骨犹在,青砖灰瓦间透出一股大家风范。

  “新居”由东院、西院、东偏院、西偏院4部分组成,整体建筑豪华气派,但吸引我的不是那些精致的石雕和古朴的扶栏,而是悬挂在西院中厅之上那块“拔乎其萃”的牌匾———据说是雷履泰70寿诞时,平遥商界送给他的。“出乎其类,拔乎其萃”这样的评价对叱咤商海60余载的雷履泰来说可谓切贴。

  其实,除了“拔乎其萃”,当地百姓对雷履泰的评价有很多。“人养好儿子,只要有三人,大儿子雷履泰,二儿子毛鸿,三子没出息,也是程大培”是当年平遥一带流传最广的一个歌谣。可见,当时的雷履泰已经成为一种“偶像”式的人物。

  一个土生土长的平遥人是如何成为“偶像”式人物的?雷履泰出生经商世家,因父亲早逝,13岁时就开始在平遥城内北门口拐角处的“宝房”里“唱盒子”。所谓宝房就是过去的赌场,“唱盒子”则是宝房里的行话,就是当赌徒揭开宝盆,露出骰子的点数时,“唱盒子”的人要根据骰子的点数计算出输赢各方银两的数目。“西裕成”颜料庄老板的二少爷李大全一日心血来潮,到宝房看热闹。当宝盆揭开时,外号“一口清”的雷履泰脱口而出,其报数之准,反应之快,让李大全大为吃惊,凭着多年经商直觉,李大全觉得这位少年很有潜力,于是拱手相邀。这个故事在平遥百姓中间口口相传,最终,把雷履泰演绎成一个天才式的传奇人物。

  尽管此故事已无法考证,但有一点却是千真万确的,那就是李雷二人一见如故,仿佛周文王遇姜子牙,鲍叔牙遇管仲。一个拿出了所有的信任与相当的权力,另一个则奉献出了毕生的精力和智慧。最终开设了中国历史上第一家专营异地汇兑和存放款业务的金融机构———日昇昌票号。

  至于票号究竟如何改写中国的金融史,又如何“汇通天下”?这个答案只能到日昇昌票号去找了。

  顺应时势,开票号经营之先河

  位于平遥县城西大街的日昇昌票号是一座三进式穿堂楼院,单从外观上看,很难把它和印象中的“银行”联系起来。但就是这座小小院落,开中国民族金融业之先河,业务远至欧美、东南亚等国,甚至一度操纵19世纪整个清王朝的经济命脉。一个土生土长的平遥人,一个县城里的小小票号,是如何缔造出这样一个商业“神话”呢?

  随着导游的讲解,目睹着的保存下来的实物,结合查阅到的史料,我的疑问开始一点点地消失,思路一点点地清晰起来。

  日昇昌票号的前身是西裕成颜料庄。西裕成是一家颇具规模的商号,该商号不但实力雄厚,而且在北京、天津、汉口、重庆等地设有分号。加入西裕成颜料庄6年后,雷履泰被派往北京分号当掌柜。当时晋人在外做生意的很多,每到年关,大都要通过镖局运现的方式给老家捎些银两,不仅运费高,而且不安全。后来,有人和雷履泰商议,把欲捎的现银交给西裕成北京分号,由分号发信通知平遥总号,然后在平遥提取。起初,并不出什么费用。由于这个方法便利、安全、可靠,要求两地拨兑的人越来越多,商号于是和拨兑人商议,拨兑时要出一部分费用。

  具有超前意识的雷履泰从这看似简单的“两地拨兑”中捕捉到商机,等雷履泰当了“日昇昌”大掌柜后,便建议李东家将“西裕成”改名为“日昇昌”,专营汇兑。“日昇昌”,3个字里面竟然有4个“日”字!“日昇”拆开看就是“日日升”。双日为“昌”,取意“二日升昌”———雷履泰梦想“日昇昌”不但能够“日日升”,而且还能够“昌盛久远”。

  尽管从1823年开设,到1914年歇业,日昇昌开设的时间不足百年,但它的诞生却开辟了一个崭新的金融时代,不但改变了中国几千年来商业往来必须用现金现银结算的老办法,而且推动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一纸之符信遥传,万两之白银立集”是百年前人们对山西的票号的评价,这句话不光是夸耀票号的经营能力,更重要的是,它说明了“票号”给人们带来的便利。“万两白银”即使按今天的标准衡量,重量也将近1吨。带着这样重的贵重金属做生意,实在说不上方便安全。山西省财经大学副教授黄鉴辉曾做过研究,据黄教授推算,光绪年间,由山西人开设的票号在全国各地有400家,年汇兑量达8亿多两。8亿多两是个什么概念啊?从这个意义上说,由雷履泰“发明”的票号使原本凝滞的商业血脉顺畅起来,整个社会的财富随着这种顺畅得以迅速增长。

  在汇兑业务发展的过程中,为了防止假汇票的出现,雷履泰先后发明了密押、水印、背书、等防伪手段,这些防伪手段,至今还在银行业务中使用。仅这一点,就足以体现雷履泰对中国金融业的贡献。

  改名换匾,抒英雄之气概

  关于雷履泰,后人的定义是中国金融业的一代巨人。吾以为不尽然。这个评价只关注到雷履泰对我国金融业的贡献,岂不知他还是一位具有广告意识的策划者呢。

  “日昇昌”后院正屋门檐上有一块“汇通天下”的牌匾,想必所有去过“日昇昌”的人都看到了。但说起这块牌匾的来源,还要从近代中国第一个丧权辱国条约———《南京条约》说起。

  1842年,清政府与英国签订了《南京条约》。根据《南京条约》,清政府要赔款白银2100万两,如此巨款,肯定要从各省筹集调拨,时间紧、任务重,这下可急坏了清廷上下。没想到日昇昌利用其良好的商业信誉和遍布全国各地的业务网络,不到十天的时间,便替清廷解了燃眉之急,惊得道光帝连连感叹“好一个日昇昌,竟能汇通天下”。

  消息很快传到日昇昌大掌柜雷履泰的耳朵里,这个天才的商人立即想到:道光帝的话可是货真价实的“金口玉言”啊!传出去日昇昌一定会名扬九州的!于是,立刻命人把北京分号的牌匾改为“京都日昇昌汇通天下”,一时间各地盛传“京都日昇昌汇通天下”。从这以后,不但各地的商人和地方官吏更加信赖日昇昌,甚至连英国汇丰、美国花旗等外国银行也和日昇昌有了业务关系。由此可见雷履泰不只懂金融,还懂广告宣传呢!

  站在“汇通天下”的牌匾下,我不禁联想到雷履泰故居里那块写有“拔乎其萃”的牌匾来。两块匾,一块是皇帝题的,夸的是“日昇昌”;一块是百姓送的,夸的是雷履泰。但在我的眼里,两块匾都是夸雷履泰的。因为,日昇昌的发展史,其实就是雷履泰的奋斗史。一个商人,能够得到朝野内外的一致认可,真的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本文作者:刘剑,摘自《山西晚报》

太原道制作 http://www.tydao.com ( 2006-04-06 )

太 原 道 >> 山西名人 >> 寻访三晋历史名人故里系列

 

山西地域文化第一站:太原道 >> 山西名人 

工作QQ:3786689   国际域名:http://www.tydao.com  

山西旅游    山西民俗    山西民歌    山西名人    晋商文化    山西纪实    山西文史    太原文史    太原沧桑    大同烟云    文化论坛

太 原 道 >> 山西名人 ∣ 本站导航 ∣ 更新记录 ∣ 版主介绍 ∣ 制作手记 ∣ 给我留言 ∣ 给我写信 ∣ 加入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