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 原 道 >> 山西名人 ∣ 本站导航 ∣ 更新记录 ∣ 版主介绍 ∣ 制作手记 ∣ 给我留言 ∣ 给我写信 ∣ 加入收藏

太原道:http://www.tydao.com

山西旅游    山西民俗    山西民歌    山西名人    晋商文化    山西纪实    山西文史    太原文史    太原沧桑    大同烟云    文化论坛
寻访三晋历史名人故里之三十四——文彦博:历经四朝而不衰

  文彦博,字宽夫,北宋著名的政治家,介休人。生于北宋景德三年,即公元1006年,卒于公元1097年,寿高91岁。被誉为介休三贤之一。历事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出将入相50年之久,这在中国历史上绝无仅有,被史学家称为宋朝第一名相。

  8月3日,介休。介休市市志办刘保全主任和介休市宣传部宋建国与记者一行,开始了对文彦博的寻访之旅。天空忽然下起了小雨,尘封千年的文彦博的故事在飘散的雨意中更添一丝神秘。

  据介休市志记载:“介休洪山泉水利,自古多有争讼,文彦博主持在上游建筑了三个石桥,将泉水分为东西中三条河,立了水规,止息了争讼,迄今为利”。于是,洪山泉水成为我寻访的第一站。出介休城,往东20多里,有洪山村。洪山泉坐落于此。在介休只有这里留下了文彦博明显的足迹。

  被历史淹没的三孔石桥

  洪山村处于狐歧山腹地,洪山泉源在此,古称源神泉。泉水从源神池底一股一股冒出来。历史上源神泉是这一地区人们主要的生产和生活用水,曾灌溉良田12万亩。直到前些年,介休城的主要用水仍赖于此。

  在介休流传有“三月三,骑着毛驴赶洪山”的俗语。届时有县衙官吏祭祀源神,举行抛池仪式:点牌上水,唱戏酬神。现在每年三月三在源神泉边还有古庙会,可惜由于水位下降,从地下涌出的泉水细不可察,几乎快断流了。据村里的老人讲,以前早晨起来,人们习惯在河边洗菜濯衣,走时再提些水回去做饭,可以想见当年水势浩大的景象。

  当年为了平息分水不均的纠纷,文彦博立下水规,在泉水上游修建了玉皇桥、源神十字桥、东沟桥三个石孔桥,将泉水分为东西中三条河,止息了近千年的争讼。在现今的洪山水利博物馆里,文彦博和尧舜禹并排同殿,享受着民间香火的供奉,可见当地人对文彦博的敬仰和感谢。可惜前些年,随着水流的变小,河道干涸,三座桥也丧失了分河的作用。除了源神十字桥旧址还能隐约看出当年的影子,玉皇桥被拆建为现在的玉龙桥,东沟桥则被深埋在地下无踪迹可寻了。

  名不副实的文家巷

  据史料记载,文彦博的祖籍在介休市文家巷。文家巷狭长幽深,名字虽然还是旧时的“文家巷”,却名不副实了。此地居民的姓氏多而杂,文家已经不复当年名门望族气象,成为小姓人家。文家巷的民居多是明清建筑,二层建筑比比皆是,院里一门一窗皆精工细雕,一砖一石都讲究非凡。可惜在前些年的城市改造中,此巷建筑的整体性在很大程度上被破坏了。不然,在介休也会出现一条不输于平遥的明清街。

  通过多方寻访,临近中午,我们终于找到了一位自称是文彦博第22代子孙的文老先生。据文老先生讲,文彦博有六个儿子,他这一支是六儿子的子脉。但这一说法很快就被对文彦博颇有研究的、介休市政协文史资料科的郝继文否定。他说,在整理文彦博史料时,《宋史·文彦博传》中有“文彦博四子”的话,至于文老先生的六子一说,并没有史料依据和其他的材料证明。

  他表示,现在绵山上有块司马光提写给文彦博的家庙碑,那更不可靠。因为文彦博一生为官,大多时候住在洛阳,他留给介休的古迹不多也属正常,就是有家庙碑也不可能放在绵山上。现在介休的文家究竟是否是文家祖上的那一支,与文彦博同祖同宗,也很难考证了。至于文彦博的故居详址到底在文家巷的哪一个地方,答案已经被淹没在历史之中,没有人能够说得清楚。

  在介休人的记忆里,印象最深刻的是文家祠堂。文家祠堂建制宏伟,与袄神楼、结义厅并立构成了一个庞大的古建筑群。遗憾的是文家祠堂躲过了“破四旧”的“文革”风暴,却在“文革”后被拆除了。如今,在结义厅西北的文家祠堂旧址上,盖起了一片民居,而文家祠堂仅剩下一片残碑孤单地依在结义厅的墙角下,被风雨摧残得斑斑驳驳,难辨碑文了。据博物馆工作人员介绍,这块前些年从地下挖出的残碑,才应是当年司马光亲笔提写的家庙碑文。

  气韵不凡的书法家

  文彦博的书法很有名,远远超过了他文章诗赋的成就。或许因为他在政治上的特殊地位,我们只看到了他精于吏治的一面。其实在历史上,他的书法修为比同一时期的富弼、司马光、王安石要好得多,也远远超过了刻意学书的欧阳修。只可惜他的书法作品现在仅有四幅传世:一为介休市博物馆的楷书拓片仅十六字,二为故宫博物馆藏品《三札卷》,三为台北故宫博物院藏《内翰帖》,四为洛阳新出土的《王拱辰墓志》篆盖。

  以上断语出自专家之口,不过文彦博对于自己书法的自负却是出了名的。一次黄庭坚称赞文彦博的书法很像唐代一位颇有名声的书法家苏灵芝,文彦博竟不屑地说:“苏灵芝的字不过是墨猪”。只可惜现在看不到他有关书法的妙论。文彦博洋洋洒洒四十卷的《文潞公文集》,竟无只字片言谈及书法。今人看来,确是一种无可挽回的损失。

  睿智风度的政治家

  雨仍在下着,千年以前的文彦博在这人声鼎沸的介休城里,踪迹宛如白云苍狗一般不可琢磨了,只有古籍史料里留下的片字记载能让我们遥想他的风采。

  在史书上,文彦博是一位有胸襟,颇开明的保守党人士,很有政治家的风范,对革新派的知识分子也从不排斥,仅从这一点来看,他被称为宋王朝第一代名相就绝不是虚言。当年宋仁宗为了缓和改革派范仲淹和保守派的矛盾,只好让文彦博出相主持大局。出任宰相后的文彦博认为国家有革新的需要,就继承了范仲淹的未竟之志,积极地推行改革,提拔了日后新党的领袖王安石,使他加入了政治权力中心,在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的改革中起了积极的作用。

  在货币改革中,我国最早的纸币“交子”在四川试用,文彦博就是主要推广者之一。在担任宰相期间,长安附近的地方官建议废止陕西的铁钱,朝廷尚未表态,但市面上闻讯已经开始狂抛铁钱抢购货物,长安的经济立时陷入混乱。情急之下,文彦博将自己家里的高级丝绸拿出来在市面上销售,并表示只收铁钱,这样一下子稳固了民心,市场恢复平静。

  御使唐介曾弹劾文彦博用奇丽锦锻接近讨好张贵妃。但文彦博主权时,却不计前嫌主动向皇上推荐唐介。这在宋朝改革、保守两派殊死搏斗的大背景下是非常难得的,这种用人唯才唯公的工作作风也是他一生官居高位而独得善终的原因之一。

  天资聪明的一代名相

  宋朝是名人辈出的时代,范仲淹、欧阳修、司马光、寇准、包拯、王安石、苏轼、苏辙等可以说是众星闪耀。而自小就智慧出众的文彦博与司马光有着相似的机智故事。“树洞取球”,讲的是一次文彦博和小朋友玩,皮球掉进了树洞里,无法取出,文彦博就以水灌入,球便浮了上来。最著名的还有“文彦博数豆”,相传年幼时的文彦博为了修身,就放了两个罐子,做了好事就在其中一个罐子中放红豆,做了坏事就在另一个罐子中放一粒黑豆,每天检查红豆和黑豆的数目,日积月累,红豆越来越多。长大后,文彦博终成一代名相。

  文彦博的精彩故事很多,一生功绩卓著,只可惜承平日久的宋王朝积弊难消,奉行金钱换和平的驼鸟政策,终究走向了灭亡,徒留群星过境的光芒。

本文作者:,摘自《山西晚报》

太原道制作 http://www.tydao.com ( 2006-04-06 )

太 原 道 >> 山西名人 >> 寻访三晋历史名人故里系列

 

山西地域文化第一站:太原道 >> 山西名人 

工作QQ:3786689   国际域名:http://www.tydao.com  

山西旅游    山西民俗    山西民歌    山西名人    晋商文化    山西纪实    山西文史    太原文史    太原沧桑    大同烟云    文化论坛

太 原 道 >> 山西名人 ∣ 本站导航 ∣ 更新记录 ∣ 版主介绍 ∣ 制作手记 ∣ 给我留言 ∣ 给我写信 ∣ 加入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