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 原 道 >> 山西名人 ∣ 本站导航 ∣ 更新记录 ∣ 版主介绍 ∣ 制作手记 ∣ 给我留言 ∣ 给我写信 ∣ 加入收藏

太原道:http://www.tydao.com

山西旅游    山西民俗    山西民歌    山西名人    晋商文化    山西纪实    山西文史    太原文史    太原沧桑    大同烟云    文化论坛
寻访三晋历史名人故里之二十三·魏征:识时务的谏臣

  寻访人物;魏征

  寻访地理:原平市桃园村


  魏征生于河北,葬于陕西,这是史书上明确记载的,但偏偏,在原平,却有个魏征墓。当地传说,魏征曾经在此地做过官,并造福一方。所以,当地人民在此地修建了一座衣冠冢。更可称奇的事情是,传说天下有三个桃园村,村村都有一个魏征墓,这其中的道理十分难解。

  魏征是历史上敢于直谏的代表人物,唐朝出现“贞观之治”的局面,里面有他的一份心血。这样一位敢说话、敢说真话的名臣,留给后世多少感慨和嘘叹。所以,虽然他不是山西人,我们也进行了一次充满敬意的寻访。

  以“直谏”著称,但那老人却称道他的“识时务”

  山西有很多地方的名字起得都很美,比方说,有一年我们去阳曲,路上经过一站,叫徘徊寺,往上望去,是青砖古树的小庙,不由就想起“五里一徘徊”的佳句。中间歇脚的一个小村子名字叫思西,这名字念起来就让人发思古之幽情。

  这次我去的那个村子也很好听,名字叫桃园。我到桃园的时候,已经是9月,看不到桃花烂漫,倒是村里有不少果园,虽有人看着,但看园子的人大多民风淳朴,心地厚道,对我们贪吃贪玩的行径视而不见。据村子里的老人说,桃园已经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了,虽然和陶渊明的《桃花源记》没什么关系,但很久很久以前,他们就叫这个好听的名字了。桃园的历史虽然悠久,却没出过什么名人,倒是据说埋在这里的有一位大大有名,叫魏征。据说天下有三个村子叫“桃园”,每个桃园都有一个魏征墓,我们来的就是其中一个。这个桃园村位于原平市的东面。村子地肥水美,我们来时正是九月,地里的庄稼熟了,谷穗连天的金黄,很是好看,村旁有滹沱河流过,因为上游修了水库,老人们说,水面比以前小多了,但现在依然有丈余宽的水面,而且水质清澈,河的两岸是上世纪50年代村里组织种下的防护林,树种多半都是白桦,一棵一棵身姿挺拔,树林里几头老牛在悠闲地吃草。魏征墓就建在村旁河边的梁上,没有我想象中的气势宏伟,不过是一个大大的黄土丘,没有一点气派,土丘的边上,县文化局立了一块石碑,注明魏征墓,为县保护文物。

  魏征最有名的当然应该数“以人为镜”,不过,桃园村里带我们来的那位老人可不这么认为,老人说,你知道魏征这个人最大的长处是什么吗?是识时务。老人坐在沙地上,娓娓道来。

  一生事三主,魏征终于找到了他的“真命天子” 

  魏征家是书香门第,父亲还当过县官,只是父亲为官清正,又死得早,所以从小魏征家境贫寒,魏征呢,又只喜欢读书,不愿种地,所以一直到30多岁,他都过着蛮清苦的生活,但他胸怀大志,狂览博识,虽然贫苦,但他始终认为自己是能做大事业的人。果然,他被瓦岗英雄李密看中,来到军中。可惜,李密虽然看中了魏征的才华,但大概是像唐玄宗喜爱李白,把他当成了吟诗作对的文人,用来给自己的休闲时间写小曲子。魏征当然不甘心,他可不想只是做个文艺青年,再说他那时也老大不小了,前两天热播的电视剧《唐王李世民》里把魏征演成一个翩翩美少年,那纯粹是胡扯,实际上,魏征被李密看中的时候已经38岁,跟上李世民的时候,都奔50了。

  魏征几次卓有见识的进言都没受到李密的重视,公元618年,宇文化及攻打瓦岗两军两败俱伤,死对头王世充,却厉兵秣马,乘机来犯,魏征建议瓦岗先按兵不动,进行休整,待王世充粮尽就会不战自退。到时再追而击之,一定能取得大胜。但单雄信等大将哪能看得起这无名书生,结果瓦岗大败,无奈之下,李密带着两万人马,西入关中投降李渊。魏征也跟随李密,一起来到新建的李唐都城长安。不久李密不甘心,兵变被杀。魏征一易其主,跟了唐王李渊,而且立下了不少汗马功劳,并慢慢为太子李建成所器重。魏征曾有一个非常有建设性的提议,就是建议李建成杀了弟弟李世民,那样皇帝的宝位就无忧了。李建成没狠心,结果当然我们大家都知道了,玄武门之变,李世民杀了自己的哥哥弟弟,逼李渊退位,当上皇帝。李世民事后还质问魏征,你干嘛挑拨我们兄弟的关系?魏征坦然地说,李建成若听了我话,不就不会落到被杀头了么?李世民欣赏魏征的才华,魏征的直言坦荡,魏征也服气李世民的肚量胸襟,魏征再易其主,跟了李世民,从此成就一番君臣佳话。

  在人的情感里有一个字提起来就让人敬重,那就是“忠”字,“从一而终”一直是人们最向往的感情,不管是爱侣,是朋友,是知己,还是君臣,能执子之手,从此甘苦相随,是最幸福的事,但好像那总是很难。从这个字来说,魏征显然不算“忠”臣。良禽择木而栖,魏征显然是个“识时务”的人。

  当言不当言,魏征非常清楚。这也是“识时务”的一种

  魏征的“识时务”当然不局限于怎么样给自己找个好“东家”,还有就是君臣的“相处之道”。魏征被誉为“人镜”,大臣里的标兵了,“兼听则明,偏信则暗”这些至理名言,早就流传千古。《谏太宗十思疏》,据说是在韩国企业家中必看的读物。然而,做个良臣,直言敢谏,并不是容易的事。皇上握着他的生杀大权,稍不留意,便会掉了脑袋。所以直谏还必须会说。

  “贞观之治”后天下太平,民间称颂太宗为秦王时所立下的显赫战功,有《秦王破阵乐》流传,后经太常所属官署改编为乐舞大曲,常于庆典宴会时演奏。贞观七年(633)正月,此曲更名为《七德舞》。魏征希望太宗理政以“偃武修文”为宗旨,因此每逢陪侍宴庆时演奏《七德舞》,就低头饮酒吃菜,不看表演。遇到演奏节拍安详舒缓,表现文德普及天下的舞蹈《庆善乐》时,则是全神贯注,毫不厌倦。魏征就是这样以一举一动来向太宗表示劝谏,但若试想,魏征若是直肠子,拣太宗兴头上劝谏,那后果不堪设想。但就是这样,魏征的话也越来越少,贞观十五年,《旧唐书》载,一日,唐太宗就近来朝臣论事说话越来越少这一现象征询魏征的看法,魏征来了个实话实说:“陛下虚心采纳,必有言者。凡臣徇国者寡,爱身者多,彼畏罪,故不言耳。”太宗首肯了魏征的观点:“然。人臣关说忤旨,动及刑诛,与夫蹈汤火冒白刃者亦何异哉!”是啊,假如言场像战场一样可怖,哪个还敢多说话?不愿曲意奉迎,赞颂主上“英明伟大,一贯正确”,装聋作哑总会吧。凭魏征的政治智慧,要让他在秦始皇或隋炀帝朝为臣,相信他会作出这一选择的。而绝不会像龙逄、比干们,明明知道人主是昏君暴君亡国之君,还要梗着脖子去“为国尽忠”,“冒死直谏”,死了也白死,何苦来哉?江山是人家君王的私产,他当主子的都不心疼,你当奴仆的着的哪门子急?

  但就是这样,魏征也并没保得一世周全,公元643年,魏征去世,太宗还把女儿许给他的儿子当媳妇;让大画家阎立本为功臣画像,安放于太极宫中的凌烟阁内,思念之情溢于言表。但不久风云突变。那些奸猾小人,诬奏说魏征结党营私。太宗听了心中很不高兴。又有人奏称魏征曾将自己谏诤的奏章抄送给史官,想要名扬后世。太宗闻后更加气愤,便下令收回要将公主嫁给魏征儿子的许诺,并推倒为魏征所树的墓碑,对魏征家的抚恤照顾也淡薄了。直到辽东之役失败后,太宗深感后悔,说:“魏征如果还活着,朕就不会有这一趟辽东之行了。”他下令将赏赐慰问魏征的妻儿,给予了优厚的待遇,又让人用羊去祭奠魏征的坟墓,将以前推倒的墓碑又重新立起来。但是,这时衡山公主已另嫁他人,不能再改正了。

  此时,魏征已死,不知道他看到这样的变化,心中会作何感想?

  陪我们来看魏征墓的老人,他父亲是解放前原平中学的校长,他本人上过燕京大学,他当过兵,教过书,逃过难,下过监狱,做过木匠,种过地……人生的际遇随着大时代的动荡波澜起伏,如今,沧桑的皱纹间已再难寻觅当年的书生意气,他只是一遍一遍从魏征“识时务”的人生里对仗他自己不“识时务”的失败,那比较在血色黄昏里显得颇为悲凉。

  自古文人的命运、自己的抱负全然在皇帝的一念悲喜之间,这感觉是何等苍凉,纵然是唐太宗这样的明君,也难免有“一时糊涂”之念,但“上”的一时糊涂,“下”则惊恐不已啊。在这样的格局里还谈什么“独立之人格”,谈什么“自由之思想”,所思所想不过是如何能苟且偷生罢了。

  站在魏征墓旁,这里视野开阔,往远处望,炊烟牧歌,依然是一片好风景。不禁心生感慨: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本文作者:费煜,摘自《山西晚报》

太原道制作 http://www.tydao.com ( 2006-01-01 )

太 原 道 >> 山西名人 >> 寻访三晋历史名人故里系列

 

山西地域文化第一站:太原道 >> 山西名人 

工作QQ:3786689   国际域名:http://www.tydao.com  

山西旅游    山西民俗    山西民歌    山西名人    晋商文化    山西纪实    山西文史    太原文史    太原沧桑    大同烟云    文化论坛

太 原 道 >> 山西名人 ∣ 本站导航 ∣ 更新记录 ∣ 版主介绍 ∣ 制作手记 ∣ 给我留言 ∣ 给我写信 ∣ 加入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