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 原 道 >> 山西名人 ∣ 本站导航 ∣ 更新记录 ∣ 版主介绍 ∣ 制作手记 ∣ 给我留言 ∣ 给我写信 ∣ 加入收藏

太原道:http://www.tydao.com

山西旅游    山西民俗    山西民歌    山西名人    晋商文化    山西纪实    山西文史    太原文史    太原沧桑    大同烟云    文化论坛
寻访三晋历史名人故里之十七·法显:西行求法第一人

  寻访人物:法显

  寻访地理:长治市襄垣县仙堂山


  ▲一部《西游记》把唐代高僧玄奘西行取经的故事传得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然而早在东晋,我国就有一位高僧法显早玄奘230年成就了西行取经的壮举,成为中国佛教史上第一个到印度求法的僧人。法显跋山涉水,历时13年,漂洋过海周游了东南亚31个国家,写出了不朽之作《佛国记》 。法显比玄奘更惊人的地方是,玄奘翻越帕米尔高原时是30岁,而法显已经67岁,法显从68岁开始考察印度河、恒河流域的佛教文化,78岁走海路北上回国,80岁开始翻译带回来的经典,写作《佛国记》。余秋雨先生在他的书中感叹:“这位把彪炳史册的壮举放在65岁之后的老人,实在是对人类的年龄障碍作了一次最彻底的挑战,也说明一种信仰会产生多大的生命力量。”

  ▲公元1908年,法显逝世近1500年,这一年,法国人在敦煌石窟的佛教文献中,发现了《佛国记》抄本。不久,他们译出,并在报刊惊呼:“开始发现亚美利加洲者,非哥伦布,而为支那人。”如果得到科学界认证,法显比哥伦布早1080年去了美洲大陆。

  揽仙堂胜境忆法显高僧

  据史料记载,长治市的襄垣县是我国县以上地名命名以来,注入版图而延续至今未变的两地名之一(另一处是四川的成都)。

  在襄垣县城东北25公里处有一处著名的佛教文化圣地———仙堂山。仙堂山山势雄奇,植被茂密,漫山遍野的松柏,密密麻麻地覆盖了山峦。在群峰环抱、松柏围裹中,处于山腰的仙堂寺显得格外庄重、安详、清幽、静谧。就在这里,我国杰出的旅行家、翻译家东晋高僧法显3岁出家,12岁剃度,65岁由“仙堂仙去”,西行取经,成为中国人游历西域、南亚、南洋并亲自写出见闻的第一人。

  深秋时节,记者再拜仙堂。汽车沿着乡间公路一路穿行,进入强计乡不久,远处青山隐约起伏,身边溪水淙淙悦耳,一种山灵水秀之气扑面而来。再行进一程,只见山花野草漫山遍野,傲霜红叶层林尽染,苍松翠柏郁郁葱葱,恍然间已入人间仙境,呼吸更加通畅,心灵顿时空灵。

  山门前下车,沿羊肠小道攀爬而上,三面环山中,各个景观傍崖临渊。在仙堂寺旁,10米高的法显塑像栩栩如生,他风尘仆仆屹立船头,双目炯炯凝视远方,昂首挺胸踌躇满志。在法显塑像身旁,是原中国佛教协会主席赵朴初的亲笔题词,身后则是法显纪念馆。步入法显纪念馆,思绪瞬间穿越时空隧道,回到1600年前,法显涉过漫漫沙漠,穿越莽莽森林,攀登皑皑雪山的高大身影仿佛就在眼前,他惊天地、泣鬼神的脚步铿锵响在耳边。

  故事

  三龄童出家当和尚花甲年西行取真经


  法显本姓龚,晋成帝咸康年间出生于襄垣县一个小山村(一说临汾人)。因他的三个哥哥都在童年夭亡,他的父母担心他也夭折,他刚满三岁,父亲便把他抱到“襄之九龙山”(今仙堂山)出家。

  法显天资聪颖,且勤奋好学,几十年青灯古寺,修身养性的生活,使他对各种经律熟悉的炉火纯青。他深切感到,经书多有误舛,特别是戒律经典缺乏,使广大教徒无法可循,以致上层僧侣穷奢极欲,为矫正时弊,年近古稀的法显毅然决定西赴天竺(古印度)求取真经。

  东晋隆安三年(399年)法显同慧景、道整等4人一起,从长安起身,向西进发,开始了漫长而艰苦卓绝的旅行。次年,他们遇到了智严、慧简等6人,组成了11人的“巡礼团”。

  “巡礼团”西进至敦煌(今甘肃敦煌),西出阳关渡“沙河”(即白龙堆大沙漠),穿越塔克拉玛大沙漠。塔克拉玛大沙漠异常干旱,昼夜温差极大,气候变化无常。行人至此,艰辛无比。法显一行走了一个多月,总算平安地走出了这个“进去出不来”的大沙漠,到达北天竺的佛教中心弗楼沙国。此时再往西行,已剩下法显、慧景、道整3人,起程时的一行人有的走散,有的病故,有的知难而退了。

  不避乱世,法显毅然回国

  法显、慧景、道整3人一起南度小雪山(却阿富汗的苏纳曼山)。此山冬夏积雪,3人爬到山的北阴,突然遇到寒风骤起,慧景受不住寒流的袭击被活活冻死。法显与道整泣泪前行,翻过小雪山,进入中天竺境内。法显和道整周游中天竺,巡礼佛教故迹。

  晋元兴三年(404年),他们来到了佛教的发祥地拘萨罗国舍卫城的祗洹精舍,次年走到了佛教兴盛的达摩竭提国巴连弗邑。

  法显与道整多处参礼,获益匪浅,但也日渐焦虑,他们到了很多佛寺,都没有现成的经卷。原来这里传经都是口授,和尚们都把听到的佛经记在脑子里,就这么代代相传,根本没有编印成书。

  道整大失所望,法显却不甘心空手回去,71岁的法显开始学习梵书梵语,抄写经律,每日听和尚们口授,听一句,录一句,一天一天,一月一月,一年一年,经过3年努力,录下了厚厚一摞,这些佛经有:《摩诃僧祗律》、《萨婆多部钞律》等六部经典。

  一日道整从外归来,看着厚厚的经卷惊奇地问法显:“师兄抄这么多经卷难道还要回国?”法显同样惊奇地问:“难道师兄不准备回去?”道整语重心长地说:“我国尘世乱,佛门也乱,我们好不容易脱离了苦海,何必再回去?”“我们不是为了改变祖国的混乱才取经的吗?”道整说出了心中的忧虑:“回去的路同样九死一生,很可能经卷带不回去,我们也丢了性命,请师兄三思。”

  法显再三沉思,坚持回国,他告别了道整一个人继续旅行,周游了南天竺和东天竺。

  法显日夜思念故乡,归国心切,但仍有一桩心愿未了,狮子国(今斯里兰卡)流行着小乘学系,小乘学系和大乘学系是印度佛教的南北两宗,要完整地了解佛教,不去狮子国是不行的。东晋义熙五年(409年)年底,法显又纵渡孟加拉湾,去到了狮子国。他在狮子国求得了4部国内佛门所没有的经典。至此,法显身入异城已经12年了。有一次,他在无畏山精舍看到商人以一个中国的白绢团扇供佛,突然间,眼中一亮,不觉触物伤情,凄然泪下。想着一开始的“巡礼团”,或留或亡,今日顾影唯己,心里无限悲伤,开始筹备回国。

  影响

  著书译典传后世


  东晋义熙七年(411年)八月,法显完成了取经求法的任务,坐上商人的大船,开始循海东归。

  舶行不久,即遇暴风,船破水入。幸遇一岛,补好漏处又前行。这次虽然没有碰到什么大风暴,可是船在危难中漂流了100多天才看见土地,匆匆停船上岸,据当地人讲,这里是耶婆提国,据考证,耶婆提国是美洲濒临太平洋岸的一个地方,那么,第一个发现美洲的就不是哥伦布,而是法显他们。法显在这里住了5个月,又转乘另一条商船向广州进发。不料行程中又遇到大风,船失去了方向,随风漂流。正在船上粮水将尽之时,忽然到了岸边。法显上岸询问,方知这里是中国青州长广郡(山东即墨)的崂山。

  法显哭了,喜泪纵横。

  这一天是东晋义熙八年(412年)7月14日。法显65岁出游,回到祖国已78岁了。

  法显在山东半岛登陆后,到了建康(今南京)。他在建康道场寺昼夜辛劳将带回来的经卷全部译完,每译一卷,经书就很快流传开去,对遏制东晋佛界和社会的混乱产生了非凡的影响。

  如果法显就此罢手,那他可能只是一位名僧,然而,法显继续躬行,他用饱含沧桑的眼光审视行程,比较取舍,一笔一笔,再现西行的历程。于是,一部令世界注目的书籍问世了,这就是《佛国记》。《佛国记》在世界学术史上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不仅是一部传记文学的杰作,而且是一部重要的历史文献,是研究当时西域和印度历史的极重要的史料。中国西域地区的鄯善、于阗、龟兹等古国,湮灭已久,传记无存,《佛国记》中所记载的这些地区的情形,可以弥补史书的不足。《佛国记》还详尽地记述了印度的佛教古迹和僧侣生活,因而后来被佛教徒们作为佛学典籍著录引用。此外,《佛国记》也是中国南海交通史上的巨著。中国与印度、波斯等国的海上贸易,早在东汉时期已经开始,而史书上却没有关于海风和航船的具体记述。《佛国记》对信风和航船的详细描述和系统记载,成为中国最早的记录。

  元熙二年(420年),法显终老于荆州,卒时86岁,一作82岁。

  法显历尽艰险,用意志和毅力将无为的人生写成了有为的华章,法显荡气回肠的人生历程,昭告世人,一切文明的深层沟通都不仅靠文字资料,而必须以脚步、目光、乃至整个血肉之躯作为船筏。

  1991年襄垣县开始修缮仙堂古迹,1994年仙堂山对外开放,随着游人逐年增多,如今的仙堂山已成为远近闻名的佛教文化旅游圣地,每年都要举行盛大的佛事活动。

  回望仙堂山,法显高大的雕塑威严、肃穆,仙堂山是否因了大师的存在才守住了它千年的灵性和神奇?岁岁年年,法显耸立在悬崖峭壁之上,凝视山中千年古寺,笑看山外代代红尘。 

本文作者:傅海青,摘自《山西晚报》

太原道制作 http://www.tydao.com ( 2006-01-01 )

太 原 道 >> 山西名人 >> 寻访三晋历史名人故里系列

 

山西地域文化第一站:太原道 >> 山西名人 

工作QQ:3786689   国际域名:http://www.tydao.com  

山西旅游    山西民俗    山西民歌    山西名人    晋商文化    山西纪实    山西文史    太原文史    太原沧桑    大同烟云    文化论坛

太 原 道 >> 山西名人 ∣ 本站导航 ∣ 更新记录 ∣ 版主介绍 ∣ 制作手记 ∣ 给我留言 ∣ 给我写信 ∣ 加入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