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 原 道 >> 山西名人 ∣ 本站导航 ∣ 更新记录 ∣ 版主介绍 ∣ 制作手记 ∣ 给我留言 ∣ 给我写信 ∣ 加入收藏

太原道:http://www.tydao.com

山西旅游    山西民俗    山西民歌    山西名人    晋商文化    山西纪实    山西文史    太原文史    太原沧桑    大同烟云    文化论坛
寻访三晋历史名人故里之十三:卫瓘书法家的仕途

  寻访地理:夏县苏庄

  寻访人物:河东诸卫


  走进夏县,一座十余米高的塑像仰面而来,是大禹。他曾在这里建了一座城池,都安邑。

  古时建城,要有交通之便,亦要河泽之利。然而,这里除此之外,后面依托着莽莽群山,前面是一望无垠的米粮之川,丰富的自然资源和文化基础使这片古老的土地代代昌盛,人才辈出。

  我去的是夏县西南的一个村子,名叫苏庄。我走近它的时候,它静静的,有田园的随意和恬淡。村庄四处有古朴的墙,有高矮的屋子,有裸露的赤贫与淳朴,凌乱中夹杂着可爱,这里所有的味道都不加以掩饰地向你扑来,一切平实而质感厚道。我在路边遇见一位老人,叼着河东常见的旱烟锅子,手里紧攥着烟袋,目光游离而浑浊,我问他:“伯,卫夫人,您知道吗?”老人眼睛在瞬忽闪亮:“硕(什么,音),就是这地方的。”我又问:“那你知道她是做什么的?她有什么东西还在这里吗?”老人紧紧地抿嘴,使劲儿抽了一口烟,在烟雾中,眼神继续游离,“写字的!是个先生,不晓得有硕(音,意为什么)。”老人于是沉默了。沿途拦住村人相询,大部分人知道卫夫人其人以及相关的传说,再多的却都说不上来。在村子里徘徊了很久,并没有发现有关卫氏家族和卫夫人的任何遗迹和可以佐证的建筑。苏庄的原住民里,卫姓也寥寥可数,同行的是当地博物馆的馆长黄永久,据他介绍,苏庄里的大小村民竟然没有一个是搞书法的———一千多年以前,这里有着书法传家的卫氏家族,并以卫夫人的《笔阵图》为最高成就。

  头上天正蓝,有若干浮云,意境高远,正如传说中的卫夫人优雅并灵动生姿,或者是她的字,飘逸而气势磅礴。然而白云苍狗,往事悠悠。

  或者我身边的哪块斑驳的砖头上,依稀存有对千年之前这里一个大家族的怀念。也或许在这里,我脚下曾经踩到一块断裂的石碑,碑上刻有世人抑或皇族对那个家族的褒贬评议以及家族成员们苍劲的书法……

  但是我的眼里只有一个平静的村子,只能在经卷的依稀记载和百姓若有若无的传说中拨开历史尘烟,走近卫家。

  1 一门几书家

  夏县的卫家,是以书法传世的。卫氏的书法,主要是卫瓘、卫恒和卫铄。王羲之和献之父子的书法推陈出新,有“右军内敛,大令外拓”之说。而这不过是比较的说法。如果拿卫瓘、卫恒父子的帖和王羲之相比,那么二卫的行草就更加内敛,也就是更加古朴一些。

  卫瓘,官至西晋司空,录尚书事,与索靖同善草书,人称“一台二妙”。其子卫恒,官终黄门郎,亦善书法,著有《四体书势》。孙女卫铄,也就是卫夫人,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女书法家,她的作品流传下来的几乎没有,但想想她是“书圣”王羲之的老师,即可见书法造诣之高。

  卫瓘原居晋北代郡,东汉明帝时,以儒学征调赴京,病死于安邑,明帝赐安邑而葬之,子孙就成了安邑人了。父卫觊曹魏时为尚书,早死。卫瓘年少时便袭爵封侯,为尚书郎。魏朝自高贵乡公曹髦死后,政权就落在司马氏手中。卫瓘以干练受重视,官至宫廷尉卿。

  卫氏家族从卫瓘开始,进入鼎盛时期。也是从他开始,卫氏一族璀璨黯然失色,逐步消失在历史的舞台之上,真是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2 成名两将军

  卫瓘在讨伐蜀国以前,先是以至孝闻名左右的,而后因为他性格正直宁静而富于辨别事物是非曲折的才能,以明辩清正著称于世。他继承了父亲的爵位,后来曹奂即位,因功官至廷尉卿,是掌管天下刑狱的法官。

  而卫瓘的主要功绩,是从两个将军开始的,一个是邓艾,一个是钟会。公元263年,他们率兵从阴平小路翻越峻岭,奇袭成都,灭了蜀国,创造了三国战争史上一个奇迹。

  钟会,魏国儒将。曹魏大臣钟繇的儿子。少年时博览群书,有才艺,志向远大,是司马昭的重要谋士、儒将,通晓兵法,机谋深远。与邓艾分兵灭蜀,与姜维结为兄弟。谋做西川王时,事发败漏被卫瓘领兵所杀。

  在伐蜀的时候,卫被皇帝派去做监军。攻灭蜀国的时候,钟会想在西川割据,但是邓艾成为他的惟一阻力。偏偏邓艾在此时,又遭到了司马昭的怀疑。邓艾大功告成之际,难免有点飘飘然,指着众官说:“汝等幸遇我,故有今日耳。若遇他将,必皆殄灭矣。”被胜利冲昏了头脑的邓艾过高估计了司马懿对他的信任,于是大祸临头。

  由于邓艾的专权,钟会于是联合卫瓘陷害他谋反。司马昭对钟会也并不放心,在下令逮捕邓艾的同时,他以“害怕邓艾抗命”的理由亲率大军进驻长安,监视钟会的一举一动,这给钟会造成了很大压力,他只有尽快叛变,才能掌握主动。于是,他派卫瓘去抓邓艾,其实是想让邓艾抗命,杀死卫瓘,然后就可以名正言顺的说邓艾谋反———一旦成功,邓艾的部下必然离心离德……

  按道理说,这个计策非常毒辣,可是偏偏卫瓘也是个心计深沉的人。他一去就宣布只抓邓艾一人。等到邓艾的亲信想抗拒时,他又宣称他会为邓艾申述,于是顺利的抓获了邓艾。返回头又根据士兵想归返本土的心理,平息了钟会的叛乱。

  大将的谋反,对于单凭皇命做撒手锏手中无兵权的监军来说,卫瓘这样做已经是殚精竭虑了。在生命危急的时刻,他最终放弃了做文人的清高执拗,选择了一种不那么光明磊落的行为。但卫瓘的“小人”行径其实成就了晋的统一,如果不是他,天下依旧三分也未可知!

  在此前此后,卫瓘都是敬谨自持的人,对皇家克尽忠诚,居功不傲。事件平定后,朝廷要为他加官晋爵。他认为,平定蜀地的功业,是诸位将领出力的结果,邓艾、钟会跋扈,是自取灭亡,自己虽然出谋划策,但是没有斩将拔旗的功劳,因而坚决推辞,不接受封拜。后来被朝廷封为持节使、都督关中诸军事、镇西将军,之后又不断升迁,最终任司空、太保等职,和汝南王司马亮共同辅佐皇帝处理朝政。

  魏晋的风度,似乎听上去那么令人向往———竹林七贤、刘伶醉酒,阮籍傲歌、嵇康抚琴,王衍清淡,名士风流,人物俊爽。但真正掀开那一页厚重的史书,更多的是刀与火的杀伐,是泪与血的呻吟,是奸谋的得手与忠义的沦丧。

  读史的人看到这里,或多或少的对卫瓘都是用责备的语气。其实在那个时代里,做一个谦谦君子,本来就是很难的事情,何况一个卷在朝野倾轧、乱世之中的读书人卫瓘呢?

  3 灭门一小人

  朝廷为了表彰他,赏给他一个儿子亭侯的封爵,他请求将爵位封给他的弟弟,而他的弟弟没有受封就死去了,他又将爵位给了他弟弟的儿子。卫瓘的六个儿子都没有爵位,他把自己的封爵都让给了自己的弟弟,因此四方称颂他。

  他对待部属很严格,所谓“性严整,以法御下”。卫瓘我为人正直,认为司马衷不适合当太子,并向武帝作了忠告,因此后来招致太子妃贾氏的怨恨,乃至遭到杀身之祸。

  当时有些大臣想劝武帝另立太子,但是不敢明说。有一天,在晋武帝举行宴会的时候,卫瓘假装酒醉,倒在晋武帝的御座面前,用手抚摸着座位,嘴里含含糊糊地说:“这个座位太可惜了!”

  晋武帝马上懂得他说的是什么意思,但是假装听不懂,说:“你在胡说些什么,准是喝醉了吧。”接着,吩咐侍从把卫瓘扶起来送走。

  从这里看出,卫瓘是一个率真而可爱的人。

  在后来晋惠帝即位以后,卫瓘和汝南王司马亮辅佐朝政,当时司马亮上奏,要求送各亲王回到自己的封地去,群臣议论时没有人表态,只有他表示赞成,引起楚王司马玮的怨恨。于是诽谤卫和司马亮想学伊尹、霍光那样专权玩弄小皇帝,贾后平时就恨卫,并且嫉恨他的刚直敢谏,于是让小皇帝下令免去他的官职。而司马玮为人轻浮险恶,就派人连夜逮捕卫。当时有门人质疑道:“按照礼法,对于台阁大臣,没有这种先例。你应该先上奏,问清事实啊!”但是卫瓘因为对皇家的至诚和信任,没有听从。

  在卫瓘任司空的时候,他帐下的都督荣晦犯了罪,卫瓘把他赶走。而这次刚好是他带兵逮捕的,于是他假传圣旨,将他们一一杀害了。

  一直到后来,司马玮有罪被杀,卫瓘才得以平反。

  相关链接:河东诸卫

  在中国历史上,世代为官的并不少见,但祖孙几代均是著名书法家却不多见。河东诸卫为中国书法史描绘了重彩的一笔。

  卫觊,字伯儒。少年时,以才学著称,更兼博览群书,成年后,学时渊博,才华出众,曹操聘请他为司空掾属,后任茂陵令、尚书郎。魏文帝曹丕时期任侍郎。他爱好古文,擅长书法,篆、隶无所不善。而且,在他的影响下,卫家书法延续了好几代,为祖国文化留下了一笔宝贵的财富。

  卫瓘,字伯玉,卫觊子。西晋河东安邑(今山西夏县苏庄村)人。卫继承父业,官职显赫,年方弱冠即为魏尚书。晋武帝时,因平蜀有功,官封徐州都督、镇东将军、征北大将军、尚书令,因卷入朝廷内讧,被司马集团所害。卫瓘从小在父亲的启蒙教育下,学习书法,并从师于汉末著名书法家张芝,善篆、隶、行、草诸书体。他的书法作品,甚至盛誉。

  卫恒,字巨山,卫瓘之子。西晋太康年间,官至黄门侍郎。晋惠帝司马衷永熙年间与父亲一道被朝廷所杀。卫恒因出生于书法世家,在祖父和父亲的书法熏陶下,耳濡目染,勤学苦练。他与其弟俱以书法著名,善作草书、隶书,被世人传为佳话。曾著有《四体书势》,并选散隶书,评论者说其作品如插花美人。

  卫宣、卫庭,卫恒之弟,也是一代书法家,尤其是篆与草,笔表龙凤,潇洒飘逸。

本文作者:边治国,摘自《山西晚报》

太原道制作 http://www.tydao.com ( 2005-11-09 )

太 原 道 >> 山西名人 >> 寻访三晋历史名人故里系列

 

山西地域文化第一站:太原道 >> 山西名人 

工作QQ:3786689   国际域名:http://www.tydao.com  

山西旅游    山西民俗    山西民歌    山西名人    晋商文化    山西纪实    山西文史    太原文史    太原沧桑    大同烟云    文化论坛

太 原 道 >> 山西名人 ∣ 本站导航 ∣ 更新记录 ∣ 版主介绍 ∣ 制作手记 ∣ 给我留言 ∣ 给我写信 ∣ 加入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