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 原 道 >> 山西纪实 ∣ 本站导航 ∣ 更新记录 ∣ 版主介绍 ∣ 制作手记 ∣ 给我留言 ∣ 给我写信 ∣ 加入收藏

太原道:http://www.tydao.com

山西旅游    山西民俗    山西民歌    山西名人    晋商文化    山西纪实    山西文史    太原文史    太原沧桑    大同烟云    文化论坛
山西城市系列之十五:汾阳

  汾阳,周为古兹国,春秋属晋。战国属赵。秦时建兹氏县,沿用至三国时期,晋改称隰城县,隋至唐初沿用,唐上元元年改隰城为西河县,后历代沿用。明洪武初,省西河县并入汾州,明万历二十三年升汾州为府,倚郭汾置阳县。民国元年去府存县始称汾阳县,1994年6月设汾阳市。市内山川交错,气候温和,川产粮、山挂果,农业生产条件得天独厚,矿藏资源丰富,目前已探明的矿种有20多种,其中以煤最为丰富,煤田面积121平方公里,储量1.5亿吨。交通条件便利,干线公路四通八达。邮电通讯快捷,已形成多功能、多手段的现代化通讯网络。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众多,“太符观”、“文峰塔”、“马刨神泉”、“杏花古井亭”等名胜古迹享誉国内外。

  城市印象:沉默的贵族

  从城南的一段残垣开始。汾阳是座古老的城市,正如贾樟柯的电影《站台》、《小武》中出现的那些断断续续的城墙与故事一样,汾阳充满了诱惑与拒绝。对于现代文明生活方式的介入,汾阳一直是冷静的,我曾在城南的一座庙中见过许许多多的当地人前来进香与祈福,也曾在街头巷尾的灯红酒绿里注视过那一张张萎靡而无奈的面孔。刻画一座城市,所有的语言都是苍白的,有一种更深更固执的东西永远是若隐若现,尤其作为有着数千年历史的汾阳。三年以前在包头,我所经过的大都是宽阔而笔直的马路,不用说车辆,连行人都很少,但汾阳不同,汾阳永远充满着繁杂的景象与声音。在城南,曾经出现在贾樟柯的电影《站台》中的那些城墙还完好无损,站在上面,一边是象征着现代文明的都市繁荣,一边仍然是传统的面容:老屋、古树、夕阳、几个蹒跚的老人,落寞、孤寂,如此而已。我很惊讶一堵城墙竟也可以这样完好地诠释出距离与时光的含义。

  其实汾阳的最大魅力不是古老,而是穿梭于大街小巷中那些鲜活的女人。据说汾阳人大部分是胡人的后代,辽时期,胡人进入关内,到了汾阳这一带便不再前进了,娶妻生子,定居下来……这只是人们的一种说法,汾阳女子的漂亮却是真的。二OO四年秋天,我认识了一位在西街上卖化妆品的女孩子,她的目光如此令我心动,我给她读自己写的诗,她咯咯地笑,大胆而羞怯,对于文化底蕴深厚的汾阳人,我知道自己一定是班门弄斧了。

  汾阳是个诗意的城市。在这里穿梭的许多个日子里,我认识过一位卖栗子的老人,他是一位国内颇有名气的奇石收藏家;我还见过一位在街边遛狗的、满头银发的老先生,他是中国书法家协会的会员,这一切让我惊讶和感叹,其实在这个地方呆久了,就会知晓这一切并不是不无渊源了。汾阳城背后有一座山,叫子夏山,相传孔子的弟子子夏就曾在山中开馆讲学,门生众多。这样看来,一切再平常不过,艺术的种子早已在这里生根,并且已经发芽。

  如果说古城与女人是汾阳的城市名片,那么汾酒———这种集天地禾精华酿造而成的液体,就是象征汾阳的某种精神了。在古代,汾酒是所有烈性酒的代表,辛辣爽口,极富阳刚之气,郭沫若、巴金、赵朴初、启功、谢觉哉等人都曾到过此地,并留下珍贵墨宝一千余幅,当地有一幅对联尤其形象:酒气冲天飞鸟闻香化凤,糟粕落地游鱼知味成龙。看呐!汾阳人多大的气魄!

  这一切与我的走路有很大的关系。从城南到城北,我的脚步轻缓而从容,这样就有了更多的时间去观察那些细微的事物,斑驳的城墙,凹凸不平的小路,布满青苔的石阶以及那些清淡素雅的女子们,时光漫过的痕迹无非就是这些:涂满夕阳的小巷,满头银发的老人以及傍晚那无边无际的寂静。汾阳,我想我已深入你的内心。

  在灯光阑珊中醉去,唱起那些古老的歌……□ 李晓奇

  城市性格:酒中况味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此话不假。凡为世间人,便摆脱不了地域性的限制。汾阳处在平遥、介休、孝义等地的中间,又是交通要道,与各色人等打交道,汾阳人的左右逢源是必然的。

  汾阳能够出现在人们的话题中,更主要的是两个因素,汾阳王郭子仪和汾酒。

  在评书记载和说书人的讲叙中,郭子仪是汾阳人。而且汾阳人也这样认为。汾阳实际上是郭子仪的食邑之地,但在关于汾阳王的一些记载中,似乎他的性格更像汾阳本地人。《谭宾录》载,郭子仪的部将汇报工作时,直入内室,老婆女儿妆梳时也不回避。他的子弟不解。他笑着说:“如果整天关着门,会引来不少人猜忌,若有小人一告状,皇帝耳根子一软,就可能灭我九族。”对一个成就如此功业,身居如此高位的人,还如此谨小慎微,实在难得。

  而汾酒则在给汾阳人留下千年传诵的美名外,现在似乎对大多数汾阳人的生活没有太多直接的影响。挨得汾酒厂近的可以去当工人,可以趁着汾酒的名号卖点散酒,但那大多也不是正宗货。有些汾阳人并不珍惜汾酒这个牌子,因为那不是他们的,他们想喝点正宗的汾酒还得找熟人,而且一般人还不行。还有些汾阳人也懂得“市场经济”,他们会仿造,连真正的汾酒都受害。

  当我问起我的一位汾阳同学,汾阳人如何时,他评价之低令我惊诧,他的说辞让我觉得是我在评价我的老乡。我的这位同学爱之极、恨之切,其实他是一个很豪爽的人,虽然有小心眼,但瑕不掩瑜。待人接物还是有某种侠士遗风的,特别是在喝醉了酒后。

  作为一种群体人格,一旦失去历史的递延和文化的支撑,完全可能庸俗为“聪明反被聪明误”。汾阳人的现在可能正面临这样的尴尬,但其他地方又何尝没有?

  要品评汾阳人,如同喝汾酒。回味悠长,但我并不觉得隽永,因为我不懂酒。看过《站台》的人可以去想象汾阳人自己的感受,它混合了压抑和梦想,混合了发展的冲动和失落的恐惧。□ 郝志明

  城市记忆:那一片林

  1993年,我随着父亲工作的调动来到西关中学上初一,刚刚从农村出来的毛孩子看到城市里的一所中学,最大的感慨就是大,不过所有的事物显得非常陌生,心存戒心。在这所学校南面的教学区淹没在树林之中,这一景致是惟一一处符合我这个“半土”孩子胃口的,就这样我开始自己的初中生活。

  由于父亲是这个学校的老师,所以所有的人都紧紧地盯着你,你的一举一动完全在监控之中,最让我受不了的就是每次考完试,一些好事之徒开始比较几个教师子女的成绩,而我总是排在最后,结果只有父亲的责备或说教,久而久之我开始厌恶学习,再加上不能随意出学校欣赏县城的景观,我的生活苍白一片,没有朋友、没有同学、没有伙伴,我这个在农村野惯了的孩子简直要疯了,心态越加烦躁,就这样我就陷入了生活的恶性循环。

  幸亏我在这里找到了心理发泄的地方———那片浓密的“林区”,我和父亲住在学校,为了排解生活的烦恼和心情的烦躁,每天晚上我都会一个人到那里,尽情地发泄,周围一片静寂,整个世界只有我,心情也会慢慢地静下来。那段时间可以说,那里是我心灵的“伊甸园”。当然我每天就在这片树林中上课,虽然有教室的阻隔,但是教室在她包围之中,我心态非常的平静。有时候,她也会成为我“庇护神”,初一我们上生物课,同学们对老师有很大的意见,上课总是吵闹,可是生物老师并不在意,我实在逼不住,也加入到了同学们吵闹的阵营之中,可是这下我成了老师“杀一儆百”的牺牲品,老师把我撵出了教室,而这一切只因为我是教师子女。我站到了教室外面,而我的父亲那天就在离教室区不远的操场上体育课,情急之下,我躲在了树阴下,就这样我在紧张和等待之中度过了45分钟,那种感觉简直像过了一年……

  今年五一,我和父亲办事回到了那里,一进校门我完全傻了,真个校园光光的,那片树林被一座教学楼所取代,在阳光的照耀下那么的刺眼,我意识到我跟这里在没有什么瓜葛了,那片“伊甸园”只留下一棵小树歪斜地站在太阳底下。□ 王冠兴

  城市想象:游子的牵挂

  我是一个地地道道的汾阳人,我虽然不能深刻、广泛、清晰地从各个角度了解汾阳,但是对故土的乡情却让我会时时刻刻关注汾阳的人和事。

  虽是地道的汾阳人,但是多种原因下,我在汾阳生活的日子仅是从小学到高中毕业的这段时间。如果让我对汾阳的发展提点意见,恐怕不能一针见血的说出点什么,我只想在一种乡情的推动下,说点自己的感受。

  历史上汾阳是一个兵家必争的军事要地,明代起又成为一个州府所在,因此算的上是山西一个重要的地域。我对汾阳的记忆是从上世纪80年代起,汾阳曾经是一个轻工业比较突出的小县城,皮鞋厂、橡胶厂、量具厂、螺纹厂、柴油机厂、运输公司等等,都是汾阳的好企业,小小的县城也算是比较安逸的小城。可是,从上世纪90年代之后,这些曾经有海外业务的企业都逐渐推出市场,有的厂人去楼空……现如今只有汾酒集团依然是汾阳人的骄傲,祖辈们的这份产业依然养活着众多的汾阳子孙。

  除了对汾阳这些轻工业企业的印象,汾阳的土特产也有享誉全国甚至世界的产品,汾州香的小米、汾州核桃是我所知道最为出名的特产。但是现如今和沁州黄齐名的汾州香,没有沁州黄的耀眼;曾经出口的汾州核桃在市场上也有了强劲的对手;上千年的竹叶青商标居然被人抢注……

  我无法探究那些曾经辉煌的企业如何的衰落,毕竟那时企业的沉浮有制度、有政策等等非市场因素的参与,就像全国涌动的经济大潮一样有起有落。关键是目前汾阳还有市场潜力的产品应当得到发扬光大。

  上周当我向省工商局商标处了解情况时,无意间得知山西的很多土特产品都在申请商标地理保护,我家乡很出名的小米和核桃却没有任何部门提请过保护,据了解商标地理保护是与国际接轨的知识产权的保护,这项工作将会让产品原产地的人们得到很多实惠。当商标处的负责人听我讲汾阳核桃很出名时,处长热心的表示,她可以亲自向汾阳的有关领导解释有关政策,让我们的土特产得到世界知识产权的保护。

  竹叶青已经遭遇了一次尴尬,真的很希望我家乡的很多出名的产品能得到保护,能获得更多的市场,那样家乡人的口袋才能得到更多的富裕。□ 李雅丽 

本文摘自《山西晚报》

太原道制作 http://www.tydao.com ( 2006-01-01 )

太 原 道 >> 晋阳书屋·山西纪实 >> 山西城市系列

山西地域文化第一站:太原道 >> 山西纪实 

工作QQ:3786689   国际域名:http://www.tydao.com  

山西旅游    山西民俗    山西民歌    山西名人    晋商文化    山西纪实    山西文史    太原文史    太原沧桑    大同烟云    文化论坛

太 原 道 >> 山西纪实 ∣ 本站导航 ∣ 更新记录 ∣ 版主介绍 ∣ 制作手记 ∣ 给我留言 ∣ 给我写信 ∣ 加入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