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 原 道 >> 山西纪实 ∣ 本站导航 ∣ 更新记录 ∣ 版主介绍 ∣ 制作手记 ∣ 给我留言 ∣ 给我写信 ∣ 加入收藏

太原道:http://www.tydao.com

山西旅游    山西民俗    山西民歌    山西名人    晋商文化    山西纪实    山西文史    太原文史    太原沧桑    大同烟云    文化论坛
山西城市系列之十二:离石

  城市历史

  离石位于吕梁山中段西侧,地处省境中部西侧,吕梁地区中部。为三晋西部重镇,因为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几经变迁。春秋属晋地,战国为赵之离石邑。西汉置离石县,自东汉永和五年,西河郡移治于离石以后,一直为郡州建置的驻地。灵帝末,因为战乱,郡县俱废。三国魏黄初三年(222年)复置县,匈奴贵族刘渊据县而起兵后 ,县遂废。北朝时,后燕置离石护军,北魏明帝置离石镇。北齐天保三年(552年)置昌化县,北周建德六年改离石,唐、宋、元、明皆属石州,明初离石县并入石州,隆庆年间,知州李春芳以石、失同音改名为永宁州。民国元年复称离石县,三年改称离石,1941年析置离东县,1946年并入离石,1954年与方山县合为离山县,1958年与中阳县合并称离石,1959年复置县。1971年后为吕梁公署所在地。1996年撤县建离石市。现为吕梁行署所在地。离石在历史上是兵家必争之地。因为这一层关系,它下属的县名也被赋予了特殊的含义,比如唐朝,它领离石、平夷、临泉、定胡、方山五县:宋朝领离石、平夷、方山三县。还有前面提过的知府为之改名的事情,都可见其重要性。

  城市坐标:怀念老街

  离石城现在旧貌换新颜了。都市的气息在不断耸立的高楼、宽敞的马路、热闹的步行街和悠闲散步的人群中洋溢着。城市建设把旧的、窄的换成了新的、宽的。当昔日的老街、旧房在一夜间被推土机淹没,不几日又被宽敞的马路所代替时,偶尔会想起曾经陪伴我们的老街,不禁感慨这世事的变化。

  从石州大楼到城内小学的那段解放路,我走了六年,从幼儿园到小学毕业,这条老街印下了我童年的快乐时光。对我来说,记忆中的老街充满了诱惑。

  最喜欢放学的时候了,那时我可以尽情流连于那条老街,和要好的同伴在不同的货摊中穿梭。

  印象中有位大爷,很瘦,留着胡子,就在离校门大概100米处卖爆米花,要一毛一小杯。只要有小钞,我总会光顾那里;而每次都盘算他的那个杯子怎么不大点呢?毕竟有小钞的日子并不多。大爷虽然给得不多,但人长得还算和善,比起离他不远的那个临街铺面的老太好多了。提起那个老太,我们都叫她“黑老婆”,因为她黝黑无比,而且还很凶的样子。还有她卖的那些吃的,我到现在都不知是些什么东东,只记得颜色发黑,稠稠的。每次走进比她的脸稍亮堂的屋子里时,我的后背就开始发冷,不由得把那屋子与童话中巫师们呆的地方联系起来。她卖的那些吃的总有很多小孩去吃,而我每次去总是陪同伴买,自己从来不要;因为看着她的脸,我几乎不敢说话。

  再往前到十字路口的一角,有个卖芝麻饼的中年人,不高的个头,瘦削的体形,总是一副很忙碌的样子。3毛一张的芝麻饼在当时来说也不算便宜,我也只是偶尔才能吃得到的。饼子中间烧得很薄,吃起来香脆可口,配上烤得正好的芝麻,闻到都要流哈喇子的。现在很少再见到卖芝麻饼的了,想起当年曾为这3毛的芝麻饼,去偷父母口袋里的钱,正好被逮个正着,便号啕大哭,好像自己是被冤枉的。

  还记得在那条街上会经常碰到城内幼儿园的一位和蔼可亲的老太太,我已记不起她姓什么了,但她那有点自然卷的白发,最具有亲和力的微笑,最慈祥的面容和稍显驼背的样子在我脑海中挥之不去。每次在上学或放学的路上,总有很多小孩会和她打招呼。虽然她并没有教过我,可每次看到她亲切地和其他小孩说话,我就会羡慕得不得了,以至后来我也假装是她带过的学生,轻轻地和她说一声老师好,只盼着她对我微微一笑,点点头也就心满意足了。如今她可能早已去世,就像这老街也只是在我的回忆中才有,但这种印象却像扎了根似地,任凭岁月流逝,却依然清晰。

  这时光已过去16年了,因为种种原因,已经很少再去老街了;偶尔再去时,发现儿时的老街只在记忆中才有。新楼房,新街道,新广场,新面貌。16年了,老街变了,我也变了,有些变化是连自己都不曾想过的。可那记忆中的老街不会变,还是那么温馨,永远珍藏于心中!(李雪芳)

  城市诉说:大话“西”游

  前些日子,有朋友因公首次“西游”离石。一日闲来无事,我随手发短信问他作甚,对方的回答让我从办公椅上腾起来后忘了落座,他说他正品味离石特色风味小吃……我以迅雷不及掩耳盗铃响叮当之势搜索并刷新了N遍记忆,还是没能链接上离石特色风味小吃的页面。我有些汗颜,甚至怀疑自己离开老窝七八年是不是忘本了?朋友回来再次眉飞色舞道离石的美味时,我才明白他所谓的美食是我们“西路家”司空见惯的冒汤炒恶割碗脱……

  难怪我没意识呢……

  不仅是小吃,其实离石的“美”也很简单,很直白,就像是离石人的性格,单纯而质朴;也像离石城的全貌,袖珍且浓缩。去往离石的路上,似乎是“山重水复”的沟沟壑壑,但看到“离石人民欢迎您”的标志牌时,就有“柳暗花明”的豁然感觉。对于我这样提笔就思家心切的人,赞美起来可能就会加些“传奇”作料,所以还是借网上“驴友”的客观描述吧:

  “我们终于抵达离石。我们无比惊讶于离石的繁华,宽阔的街道,市中心漂亮的花灯和河流,其间的离石国际大酒店的普通标准间¥288(已经打了6折)的价格,更让我们难以相信这是号称革命老区的吕梁山区。经过对比了5家宾馆后,我们选定了一个“石洲宾馆”,放下行李之后,因为时间较晚了,就在楼下饺子馆吃饺子,其中“炒恶”和“炒莜面”倒是第一次吃到,这两种东西可以当作菜,似乎也可以当作主食。酒足饭饱后,一夜无话,睡至天明……”

  我对网友“一夜无话”的理解是:离石也就那样吧!

  对于离石人来说,离石不止是“就那样吧”!手机短信漫天纷飞的今天,小城离石也沾光“玩儿转全球”,在短信中所看见的离石和离石人应该是这样的———思念荡漾三川河畔,祝福弥漫滨河两岸,快乐挥洒新七里滩,平安降临龙凤山巅,幸福环绕你我他前,永不忘记吕梁呼唤:我爱碗脱、擦擦、担担面!———还是质朴和单纯。(程晖)

  城市想像:期待和谐

  吕梁地区位于山西省西部,西临黄河,因吕梁山纵贯全境而得名,离石市是吕梁地区的行署驻地。近年来,随着交通的便利,给离石带来了源源不断的商机,离石人民本着艰苦创业的作风,在这片饱经沧桑的土地上用自己辛勤的汗水默默浇灌着他们纯朴的理想。在新世纪之初,我们终于看到了一个崭新的离石:街道上车来车往,卖菜的小贩不停地大声吆喝着,人们健康的脸上洋溢着幸福、快乐的笑容……

  然而十年之后、二十年之后的离石会是什么样子呢?

  如今的城市建设都提倡人性化,以人为本,要打造适合人类居住的花园式城市,按照这种思路,将来的离石该如何规划?

  凤山作为离石的一个城市标志,自滨河路拓宽、把滨河公园搬到凤山上之后,已经成为很多人晨练的理想之地,而且可以欣赏离石全景。近年来在龙凤街修建了一个生态园,里面分布了很多小的景区,种植着种类繁多的花草树木,为人们营造修身养性环境的同时,也吸引了很多鸟类前来繁衍栖息,夏日的清晨,伴着鸟语花香去散步、锻炼,多么令人心旷神怡啊。在未来,如果能建设一个像太原动物园的“百禽园”的园区,人们就可以和各种鸟儿零距离接触。今后的离石,如果都按照这种思路去规划、建设,一定会变成人们生活的乐土。

  在城市建设过程中,政府应该把保护环境和追求经济利益放到同等重要的地位,对环境资源的掠夺性开采和使用,只会使资源本就匮乏的离石在短暂的繁荣之后写入万劫不复。值得庆幸的是离石人已经认识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道理,开始重视城市环境的建设和维护,并且积极努力去改变自己的生活环境,很多地方已经有了明显的改善。城市高楼林立,有了自己的星级宾馆,很多离石人学业有成都回来建设家乡,把自己的热情投入到生养自己的土地上,整个城市越来越现代化,新的思想、新的信息、新的技术给离石带来了日新月异的变化。想想20年前的景象,看看现在的离石,不禁让人感叹!(武敏)

  城市词汇:铿锵土语

  上大学时,常有老乡来看我。他乡遇故知,自然是亲切许多,乡音也听着格外舒服。可当我们口若悬河之际,却常听着舍友长吁短叹,问之才知道,他们全神贯注听却懵懂不知所云,更有甚者问道:“你交的是哪国朋友?”于是捧腹喷饭不止。

  离石话难懂可见一斑,于是我逢人便说:“我掌握三门语言:普通话、英语、离石话。”自豪之情溢于言表。其实,这也是我的秘密武器,只要在楼里打牌,我便叫上同级老乡做搭档,这种武器的威力就显露无遗:随口几句便能使同伴心知肚明,却让对手浑然不觉,于是力挽狂澜的好戏多次上演,毙于离石话下的冤魂更是不计其数,以致舍友均恼羞成怒,在牌场上加了一条规矩:打牌中有以离石话交流者以作弊论处!尽管如此,让他们心有余悸的离石话还是防不胜防,却有“于无声处听惊雷”的妙用!

  隶属于北方方言的离石话自然不是呢喃软语,每个字都是铿锵激昂,有种说法叫“宁听汾阳人吵架,不听离石人说话”,拿白先生的话说那是“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若有时你在路上听见有人喧哗,许是离石老乡正说悄悄话呢。尤其女生来两句地道的离石话,你才能体会到什么叫掷地有声,什么叫巾帼不让须眉。所以,要追离石女孩,没有足够的耳鼓膜和强劲的心脏是不行的。不过,正是离石人的豪爽和干练融入其中,才会使离石话无形中增添了“一言九鼎”的厚重感。

  一次坐大巴回家,大家都昏昏欲睡,不想半路上来几个小偷,除了几个乘客敢怒不敢言,大部分乘客都毫无察觉,我也是看在眼里,急在心上。忽然灵机一动,计上心来,假装在整理包时自言自语了一句“操心车上的尖瘤”(离石话中,操心即注意,尖瘤即小偷)。车上的人立刻警觉起来,小偷们稀里糊涂乱了阵脚,一个个垂头丧气,败兴而归。

  当然也有因为乡音闹笑话的时候。离石话中的“媳妇”和“嫂子”发音基本一样,对此,我曾对舍友进行过多次专业培训:当“嫂”读作一声时就是老婆的意思,他们一个个貌似知晓,其实却是纸上谈兵。一次与一位新婚的老乡聊天,无意中说了句“哪天把嫂子给我介绍一下”,这话却被一舍友半道截了去,过几天竟带了位MM去找我。我正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时,他给我解释说,那天不是让人给你介绍对象吗?哎,他又把嫂子听作媳妇了,都是这离石话闹的。(王勇)

  城市民俗

  说到离石的风俗习惯,无非也是端午吃粽子、中秋吃月饼那一类,但有一样,却是离石人可以自傲于外乡人的,那就是唱秧歌。

  秧歌是盛行于晋西北乃至陕西的民间曲艺形式,民间俗称“闹秧歌”、“闹红火”,可能起源于古代的祭祀活动,属于表演性质的秧歌,有独唱或对唱等形式,在表演中,“伞头”(秧歌演员)要根据现场情况或观众、对手出的题目现场编词演唱,应变能力不足的伞头支持不了一两个回合,很快会败下阵来。“闹秧歌”一般从正月开始,一直持续到正月结束。若相比较而言,可能临县还更流行,但离石因为有着吕梁地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地利,每到春节过后,元宵之前,各县的秧歌队都要来这儿拜年、汇报演出,每到正月十五,离石成了“红火”闹得最热闹的地方。

  解放后,秧歌“祭神”的功能已经逐渐淡化,成为一个世俗性的狂欢节。前几年,秧歌分外流行的时候,每年都会在剧场有“伞头”大赛举行,只要有著名伞头来演出,那可真是一票难求,剧场里人头攒动,场上演员斗智斗口,场下观众笑成一片,连剧场外都停留着买不到票但又舍不得离开的“秧歌迷”。

  城市印象:小城大度

  我生在临县,在离石长大。一直以来都以临县人自居,并以临县话不标准而感到惭愧。不过既然在离石长大,对它自然有了熟稔和亲切的感觉。但就像是从小一块长大的表兄妹,固然亲近,总归是隔了一层。这个感觉对增强归属没有好处,然而既是当地人,又是外乡人的角色,对于写写城市印象还是很适宜的。

  谈起对离石的印象,首先是一个字:“小”。当年我年轻的时候,住在城北,有好多次,从家出来,先去城南的学校换上为方便踢球放在教室里的足球鞋,然后再跑去城东找朋友踢球,一圈下来,也不过20多分钟。虽然那时胆大不要命,骑车飞快,但离石之小也可见一斑。后来,城市发展了,向边缘延伸了很多,连公共汽车也有,但看着100米一站的公共汽车,我们一帮朋友笑着:“上车原来就是为了帮别人捂热座位啊!”再后来,我来太原读书工作,偶尔回家去看朋友,为了显示衣锦荣归的派头,扬手便招了一辆出租车,说了地方,上车点着一根烟,没抽几口就到了。借着埋怨的口气想跟朋友夸耀一番,朋友却笑笑,慢慢地说:“你原来都是走着过来的。”搞得颇没面子。

  离石虽然小,但正所谓,“麻雀虽小,五脏俱全”,政府机构却一个不少,加之是原吕梁行署、现在吕梁市所在地,“衙门”比周边的县市还多了一倍。“衙门”多了,官就多了———保不齐,那个早晨骑辆破车、目不斜视的人正在考虑影响全市发展的大计,也说不定,那个晚上摇着大扇子、穿着背心裤衩打牌的人,下午刚作了报告———官多了,离石自然就显现出了些官气———这并不是贬义词。所谓官气,以我的理解,应该是一种大气和和气。因为不管大官小官,总是领导,举手投足,理应比平头百姓更高瞻远瞩、更气象宏伟,此之为“大气”;又因政界人士,虽然有沉浮、有争斗也有心机,但他们必极有涵养,至少在表面上和衷共济还是做得到的,大家见面斯斯文文,你问好,我请安,你好我好,他也好。此之为“和气”。有了这样的官气,离石就成了个平和安宁、雍容大度的城市。

  当然,过日子是个实实在在的事情。虽然净听着离石人抱怨,菜越来越贵,房子越来越贵,但肯搬走的人却不多,因为菜虽然越来越贵,但饭总是吃得起,房子尽管贵,也到不了露宿街头的地步,而一个安静平和的城市却不是那么好找的。于是离石人就这样在抱怨声中,四平八稳地让时光淌过。

  听说现在离石正在飞快地发展———楼高且堂皇了,路平且宽阔了,车多且豪华了,听说还有了一条像模像样的河,那也该有几个装模作样的游人吧———但我想,平和安宁的气度有没有在快速的发展中失去呢?否则,再回去的话,我还能认出来吗?(□李遇 )

  城市地理:凤山道院

  离石城北有座山,名叫凤山,山并不高,原先也只是座光秃秃的土山,近几年大搞植树造林,才有了一番郁郁葱葱的景象。但所谓“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凤山虽不起眼,但山上却有一位仙人和他的道院,几百年来一直享受着百姓的香火。

  一般来说,一地的名胜古迹对本地人而言太熟悉了,也许不会太让人惊叹赞美。这个凤山道院离我家不过一二十分钟的路,早晨起来跑跑步,一会儿就到了山上,这儿看看,那儿看看,总没有什么新鲜的感觉,但现在突然想起来,却发现自己了解得太少还得去查资料———对于一个离石人来说,真是不可原谅。

  这位仙人叫孙云际,凤山上的道院就是供奉他的场所。孙云际是明朝时的道士,号乐阳子,17岁就出家修道,属于宋朝著名道士陈抟一系的门徒,他经过四十多年的苦修,终于得道,之后斩妖除魔、为民祈福,深受百姓爱戴,羽化之后,就和祖师陈抟一起,被当地的人崇拜恭敬。

  凤山道院正式的名字为“天真观”,但因为孙真人的缘故,我们老把它称作“孙真观”,它的真名反而提及得较少了。小时候,曾多次写过《游凤山》之类的作文,无非是以“阳光明媚,万里无云,天上飘着几朵白云,我们终于来到很久就想来的凤山游玩”开头,然后便是山如何高耸,殿阁如何巍峨、雕塑如何或慈祥或狰狞而皆栩栩如生的陈词滥调———老实说,山本不高,殿阁因依山而建,才使人仰视,雕塑慈祥、狰狞也的确是,不过都是出自现代工匠的手,尽管端正,却谈不上有多少艺术的含量。

  不过,这是我们离石人自己的名胜古迹,鄙帚尚且自珍,况且孙真观尚有可观呢?在孙真观供奉陈抟老祖的白云洞里,有近30平方米的明代壁画《修建武当山宫观感应之图》。壁画上部为“十次神主显现图”,下部为“武当山全景鸟瞰图”,细微处纤毫可见,看全局气象万千,应该属于精品吧?

  更使我留下深刻记忆的是每年正月二十六的凤山庙会。这天相传是孙真人的诞辰,几日间,香客朝山者络绎不绝,孙真观里张灯结彩,烟火缭统,真个好似仙境一般,令人惊诧,那普通的道观也有如此迷人的时候———山上山下,如此不同,然而这也是欣赏孙真观的恰当距离。(刘志远)

  城市人物:于“青天”

  离石,只是黄土高坡上的一个小山城,从古以来,就偏处一隅,夸赞一个地方常用的套话“物华天宝,人杰地灵”,虽然明知当不得真,就这当地人听到后也会不好意思。

  所以,只要出上一个两个杰出的人物,离石人就会欣欣然地纪念几百年。而于成龙,不但官做得大———大学士、两江总督,而且名声也好听———天下廉吏第一,这就让离石人更有面子了。有其他县的人说按现在的行政区域划分,于成龙当是他们那儿的人,就遭到了离石人严肃认真的辩驳。

  于成龙顺治初年从小小的七品芝麻官开始,一路考评“卓异”,知县、知州、巡抚这么升上去,十几年时间竟然位极人臣,成了掌握一方军政大权的总督,官运可算亨通。更令人惊讶的是,他升官并不是溜须拍马、钻营送礼,乃是真刀真枪干事干上来的,这在当时那个时代可算是个奇迹。

  他的确出色能干,民间称呼他“于青天”,这是对他断狱如神的赞扬,虽然他不仅具有这些才能,但对于老百姓来说,这一方面关系他们身家性命,另一方面侦破、断案的事情颇富传奇性,这种名声就越传越远,到最后,连蒲松龄《聊斋》也收进去他的一个故事,名字就叫《于中丞》。“中丞”,是对巡抚的另一个称呼。

  这个故事说有一天于成龙在街上走呢,就看见几个男人轮流抬着一个担架,担架上是一蒙头妇人,看起来像得了重病。护送的男人不时地给她掩掩被子,并手伸进去探探,好像是看看病的情况。于青天说,抓,肯定是贼。嘿,果然是贼。旁人自是不解,他就解释说这是你们不注意,有哪个女人肯让男人在大路上把手伸进她被子呢?一个女人会那么重,让男人不住倒手?这都不符合常理啊。

  听他一说,就这么简单。但能注意到这么简单的事,这个人就不简单了。就好像古代中国一向要求官员廉洁正派,做一个士民楷模,但是像于成龙做到在死之时仅留下“碎银三两,钱二千,粟米五六斗,盐豆豉数钵”的清官,这个楷模就很不容易了。(□文彪 )

  城市性格:找个离石人

  我男朋友是离石人,因为他这层关系,我看到离石人就觉得亲切,于是认识了一大批离石朋友。而且我不是离石人,所谓当局者迷,我以局外人的身份去感受离石性格,当然再恰当不过了。

  离石人总体来说,不富裕。我来自富饶的河东大地,每天中午至少会吃三个菜,所以第一次见他们吃午饭,每天中午都吃同样的面,而且基本上没什么菜,我很奇怪。男友妈妈后来解释说是他们祖辈穷的时候留下的习俗,已经形成习惯了。当然,离石现在是今非昔比了,不过除了极少数倒煤的,大部分人还是工薪一族,过着从温饱向小康前进的日子。

  社会环境造就城市性格,太富了不好,古人说温饱思淫欲,有时候真是没错。经济上活了,思想就活了,弯弯绕得也多了。但是太穷了也不好,人们为了填饱肚子,往往会做一些出格的事。离石的经济,恰好处于两者中间。这样形成的离石人的性格,的确可圈可点,值得大书一笔。

  不是我吹嘘。跟离石人相处,有很多小便宜可占。嘿嘿,他们就像那里特产的特别好吃的蔬菜———豆角、土豆一样,

  淳朴、实在、没什么心眼、有时候还有那么小小的一点倔脾气。我有时候也奇怪,不知是不是物以类聚,我男朋友、他的一大堆朋友,都憨厚得要命。他们最大的特征是喜欢在吃饭、打车、出去玩……基本上任何时候替大伙儿掏钱。而且,告诉大家一个秘密,没钱就找他们借,百分之九十九的离石人都会毫不犹豫地借给你。除非他们真的非常缺钱,否则是绝不会催你还的。假如你客气一下,或者流露出感激涕零的样子,搞不好他还会生气。那可是钱啊!红红的钞票!从这个对世人最爱的东西的态度,他们的性格,也可略见一斑吧。

  另外,离石人都有些小小的孩子气。认识离石人的肯定注意过,他们说家乡话时喜欢重复一个字,变为两个字。比如他们真的会说“吃果果”,会说“打开柜柜”、在口语中把奶奶叫做“娘娘”。可爱死了。听他们说话就像回到了童年。他们的行为有时也就像他们说话,有些天真,有些傻,经常吃了亏也无所谓。我认得的好多离石人,见了乞丐就会给钱。我不止一次提醒过他们可能会是骗子,猜猜他们的回答:“万一他是真的,没人给钱,会很惨的!”

  我不卖瓜,也真的没有自夸,找离石男孩子做男朋友,除了上面的那些优点,最大的好处就是他们不大男子主义,很多事情上会体谅你,让你从心底里升起小小的感动。积少成多,你就会爱上他。找离石女孩子做女朋友,除了上面那些优点,除了极个别的人,她们都非常贤惠。这可是现代社会很罕有的品质了。我男友的妈妈就是我见过的最贤惠的女人。勤劳善良、体贴他爸爸的工作、家里家外的活儿全部拿得下。这里除去可以理解的关系成分,含水量为百分之零点一啊。(□张丽萍) 

本文摘自《山西晚报》

太原道制作 http://www.tydao.com ( 2006-01-01 )

太 原 道 >> 晋阳书屋·山西纪实 >> 山西城市系列

山西地域文化第一站:太原道 >> 山西纪实 

工作QQ:3786689   国际域名:http://www.tydao.com  

山西旅游    山西民俗    山西民歌    山西名人    晋商文化    山西纪实    山西文史    太原文史    太原沧桑    大同烟云    文化论坛

太 原 道 >> 山西纪实 ∣ 本站导航 ∣ 更新记录 ∣ 版主介绍 ∣ 制作手记 ∣ 给我留言 ∣ 给我写信 ∣ 加入收藏